没有DeepSeek的车,今年怕是卖不动了。
先是吉利汽车宣布自研的星睿大模型与DeepSeek-R1完成深度融合,成为汽车行业首个与DeepSeek深度合作的车企;
第二天,岚图汽车亦宣布旗下车型岚图知音将搭载DeepSeek模型,成为首款融合DeepSeek的量产车型。
一前一后,两家车企与AI公司的合作已从“技术试水”转向“生态共建”,其影响不仅限于产品功能的迭代,更可能会重塑智能汽车的技术路径与行业竞争格局。
融合DeepSeek后,车机从“被动响应”升级到“主动服务”。按照吉利的说法, DeepSeek-R1的引入则赋予了车辆类人推理能力。吉利通过蒸馏训练技术,将DeepSeek-R1的认知能力迁移至星睿车控FunctionCall大模型,使其能精准解析用户模糊意图。比如你说今天有点热,车窗、空调、座椅的通风功能就会联动起来。
这一技术突破使汽车从“执行工具”进化为“主动服务者”。
更深层的变革在于算力与算法的优化,解决智能汽车长期面临的算力与实时性矛盾。
对于用户来说,融合DeepSeek的智能座舱,将成为真正的驾乘伙伴。
岚图知音用户,从2月14日开始就能通过OTA更新,如果如岚图所说的全面赋能语音交互、场景推荐,带来更精准、更智能、更灵活的交互体验,那真是棒极了。
行业层面,此类合作可能引发技术路径的标准化浪潮。吉利已牵头制定汽车大模型与智能体标准,而DeepSeek-R1融合,必然会加速自动驾驶认知能力。
何小鹏此前说,未来十年AI将驱动汽车发生远超电动化的变革。现在看来,DeepSeek正在加速这个变革。
千好万好,但挑战和隐忧还是有的。
首当其冲的就是数据安全与隐私风险,全域AI系统涉及大量用户行为数据采集,隐私保护问题怎么平衡?政策与技术两个层面上都要有保障才行。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车企与DeepSeek之间的主导权问题,当前车企与AI公司的合作仍以“借力”为主,但随着技术深入,双方可能从互补走向竞合。如何避免沦为AI公司的硬件载体,构建自主可控的AI能力,将是车企长期战略的核心命题。
车企与DeepSeek的合作,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正从“电动化领跑”迈向“智能化定义”的新阶段,这是极为积极的一面,中国智能汽车产业在全球崛起有了更大的筹码。
抢先借助AI驱动汽车产业生态变革,中国车企在未来十年全球竞争中的位置,或许从今天开始重新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