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丨虎嗅汽车组
作者丨肖漫
头图丨视觉中国
在比亚迪智能化战略发布的前一天,2月9号晚间,长安抢先发布了智能化战略,并喊出”全民智驾“的口号。
比亚迪的智驾盲盒还未打开,长安汽车已经升级了智能化战略,发布了“北斗天枢 2.0”计划。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直言,“从今年开始,长安将不再开发非数智化新产品。”于此同时,以深蓝汽车为首,长安开始向全民智驾方向进击。
智驾普及战役已经开始打响。原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两大传统选手,长安率先抢跑发布,手握哪些筹码,又打出了哪些牌?
争夺智驾“下沉”的先机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汽车智能化发展报告(2024)智驾篇》报告指出,高阶智驾已经迈过“尝鲜期”,高速NOA、城市NOA等功能,正向10万-20万元的主流价格区间普及,预计到2025年年底乘用车NOA渗透率将达到20%,与2024年上半年相比提升近一倍。(虎嗅汽车组在 2025 年汽车市场展望稿件中亦有分析)
产品端看,因为芯片、传感器等硬件成本下降带来中高阶智驾方案降本,NOA 的下沉更早就开始了。2024年下半年,小鹏 MONA M03 将高阶智驾车型的价格拉至 15 万元,随后埃安 RT 迅速跟进。据悉,包括 Momenta、大疆等厂商都在加速推进高阶智驾方案在低价车型上量产。
长安等传统车企过去几年不断增加在智驾研发上的投入,长安在“北斗天枢 1.0”计划中搭建了 1.8 万人研发团队,这让它终于能赶上智驾下沉的第一次战役。
低价车型的智驾是智驾领域最后的蓝海。
此前,高阶的城区智驾能力多是在 30 万以上的市场覆盖,而占据汽车销量半壁江山 15 万元级汽车长期配置低阶智驾功能,例如自适应巡航控制、车道保持辅助系统、自动紧急制动等。
数据显示,ALC(Auto Lane Change,自动变道辅助系统)乘用车装车率仅为 7.9%,且大部分搭载于 24 万以上的产品(数据为 2024 年1 月-10 月统计数据)。这其实也导致了大部分消费者对智驾能力难有明显感知。
15 万以下汽车市场是长安、比亚迪等传统车企核心销量来源,也是诞生爆款车型的重要价格区间。换句话说,谁能够真正推动智驾平权,就能率先突破销量瓶颈。
比亚迪已经看到了这一市场趋势。比亚迪新技术院负责人杨冬生去年8月表示,未来高阶智驾功能会进一步下放,“甚至 10 万块钱以下的车都应该有。”据悉,比亚迪正在加速交付其自研的中高阶智驾方案,包括高速领航和城区领航。在即将召开的智能化战略发布会上,其或将升级全体系车型的智驾功能,这无疑会给其它车企带来压力。
长安升级了智能化战略。朱华荣宣布,长安汽车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推出35 款数智新汽车产品,所有品牌乘用车将全面向数智产品转型,从2025年起,不再开发非数智化新产品。未来三年的新车将全系标配智驾接口。
到 2026 年,长安天枢智驾将实现全场景 L3 级自动驾驶,到 2028 年,将进一步实现全场景 L4 级自动驾驶功能。
但在此之前,长安需要在“全民智驾”的战役中获得先机。
抢夺“全民智驾”先机,长安准备好了吗?
深蓝汽车率先打响了第一枪,智能化开始植入深蓝的产品体系。
发布会上,深蓝汽车CEO邓承浩宣布了多款车型的升级,深蓝S07、L07新增了 DEEPAL AD PRO 智驾版本,S05 则是全系赠送DEEPAL AD PRO高阶智驾包。
深蓝强调的智驾平权,是通过“加量不加价”的方式实现。以深蓝 S07 为例,其推出的 3 款AD PRO版车型,增程版价格不变,纯电版降 5000 元,相同配置下AD PRO版本比华为乾崑智驾ADS SE版本售价低 1 万元,在价格层将两种方案做了区分。
DEEPAL AD 是长安自研的智驾系统,支持车道居中、交通拥堵、智能泊车辅助功能,但高速 NOA 领航、远程智能泊车、离车泊入等功能需要等后续 OTA 推送。
据虎嗅汽车了解,目前深蓝这套智驾系统是基础版本,预计今年下半年会推出高阶版本,采用11V 视觉方案+1 颗激光雷达的感知配置。
尽管深蓝产品进行了全面的智能化升级,但深蓝S07和深蓝 L07 售价均在 15 万以上,且智驾能力仍停留在高速 NOA 阶段——高速 NOA 等功能已经相对标准化和成熟,在产品体验上难以产生悬殊的差异性。
这可能带来两方面竞争压力,一是智驾普及力度不大;二是规模效应有限。
此前有多位行业人士向虎嗅汽车表示,搭载城市 NOA 的高阶智驾今年将会下探至 15 万级别车型。智能驾驶公司Momenta创始人曹旭东近期指出,“今年城市NOA(即城市领航辅助驾驶)功能会下探到15万元车型,今年底、2026年初10万级车型也会搭载城市NOA。”
去年年底,小鹏MONA M03、埃安 RT 已经将高阶智驾推向 15 万级别市场。而在高阶智驾上,深蓝目前还是依赖华为乾崑智能 ADS 3.0。
不过,长安正在加速补足这一短板。朱华荣透露,预计在今年 8 月推出10 万元级别车型上搭载激光雷达的新车型。结合长安高阶智驾配置来看,或可能采用轻量版城市 NOA 功能。与此同时,邓承浩也在会上直接宣告,“未来将不再研发非 L2.5+智驾系统车型”。
另外,从深蓝的体量来看,实现“全民智驾”的规模相对有限。深蓝汽车 2024 年全年交付243894 辆,12 月单月交付量达 36577 辆。而另一边的比亚迪,据悉将直接推动全系产品参与智驾普及,以 2024 年的销量数据来看,比亚迪 15 万以下的车型销量已经超过两百万。
长安深蓝之外,长安还得加速推动长安启源、欧尚等品牌的智能化上车速度。
虽然长安坚持自研+合作“两条腿走路”,深蓝、阿维塔通过和华为深化合作快速补足了智驾短板,但要推动智驾普及,华为智能化方案难以凸显性价比优势,会产生5000-10000元的溢价,因此长安内部自研的落地尤为关键。
据悉,长安目前已经建立起了千人智驾团队,自研方案计划从低阶向高阶智驾过渡,会率先在启源品牌上应用,但对于深蓝和阿维塔,其不仅要和市场方案竞争,在内部还需与华为的方案赛跑。
从目前的进度来看,长安智驾已经走到高速 NOA+泊车的中阶阶段,下半年能否快速推动城区 NOA 在 15 万元级别车型上应用将成为竞争重点,这也是长安智能化战略 2.0 阶段的首次战役能否获胜的重要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