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现港西镇双津村的沈家湾镇建于清康熙年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渡船港流经沈家湾分出支流,向北转成九十度弯势,当地人称这一段渡船港为“湾河”,因集镇建在河港转弯地带,又因有沈学如率先落户于此,人们就称之为“沈家湾镇”。

“津津”乐道老街

民国时期,集镇有一定规模的南杂货店五家:唐鹤卿的唐晋昌号、黄宗鲁的黄裕茂号、黄调清的黄裕昌号、顾思敬与黄金标南货店;中药店三家:郭一春的益寿堂、黄聘才的诚德堂和黄佰翔药店兼诊所。其它如百货、缝纫、理发、饮食等店铺一应齐全,为集镇周边居民提供各式各样的生活服务,为人所称道。直至上世纪中叶,小楼茶馆店、唐秉钧店、黄伯祥诊所、林才狗宅等商铺仍被“津津”乐道。



焕新“栖居”之所

随着社会发展,赶集人数逐渐减少,时至今日,沈家湾老街上的铺面所剩无几,原先的街河也因长期淤塞而渐渐消失。店铺或拆迁或改建成住房,整条街成为居民住宅点,曾经的繁华街市只留下只鳞片羽的痕迹。





为更好传承沈家湾老街独特的文化和记忆,双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充分发掘利用老街得天独厚的条件,打造文明实践阵地。在改造过程中,注重文化传承与保护,如建筑风格、街道布局、传统文化等,确保改造后仍能反映这里的地方特色和历史韵味,同时通过精心规划与设计,将部分老街的破旧房屋和闲置空地转换成绿意盎然、设施齐全的公共空间,既保留了岁月的沧桑感,又融入了现代审美与实用功能。

漫步于此,人们既能感受到老街的古朴风情,又能享受到现代公共空间的便利与舒适。





如今改造后的沈家湾老街褪去昔日繁华,生发出宁静栖居的诗意。村民们感叹:“原本的老街房屋破旧、杂物堆积,如今经过全面改造焕然一新,让我们心中存旧忆、生活翻新篇。”在尊重原有街巷肌理与风貌的基础上,沈家湾结合崇明的历史人文、水乡风俗,旧貌换新颜,转型成为拥有古街文化区的口袋公园,让百姓在静享悠然之余,体味老街文化,铭记浓浓乡韵。

通讯员:施路炜(港西镇基层新闻官)

编辑:李琳

责编:朱竞华、李琳

给我点赞和推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