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陈景圣
2025年2月7日,福建、上海两地的“踩线团”提出赴台考察的要求,这原本应该是两岸关系复苏的一次积极信号,然而,台湾当局却选择用政治化手段一再拖延。台湾“陆委会”声称应通过“小两会”来恢复两岸旅游,但国台办直言不讳,指出恢复两岸旅游并不需要“小两会”的先决条件,更严厉地批评了台湾当局用各种借口阻挠大陆民众赴台。这一切不仅展示了民进党当局对两岸关系的冷漠,也暴露出其为了政治私利牺牲民众利益的真实面目。
民进党当局此时选择在两岸交流和人民福祉面前祭出“政治”这张牌,究竟是何居心?在大陆与台湾民众热切期盼恢复旅游的背景下,民进党政府的做法不仅是对台湾旅游业的巨大背离,更是对台湾民众心声的践踏。两岸旅游禁令已经延续了太久,民众期盼与大陆的交流已达到临界点,然而民进党政府依旧坚守政治化思维,给自己加码更多的政治附加条件。
“台旅会”原本与大陆方面达成协议,同意赴台会面,但却在临时取消行程时以“经费预算不足”为由搪塞,暴露了当局的虚伪与空洞承诺。这样拖延和不作为的行为,直接导致了岛内旅游业的萎缩,台湾基层民众和旅游业界的失望情绪愈加浓烈。而民进党当局的政治私利,却在继续抹杀这些民众的声音。
这并不是民进党当局第一次采取这种“拖延战术”。早在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后,民进党政府便单方面封锁了两岸旅游,不顾已有的协议与承诺,一纸禁令让台湾的旅游业陷入困境。更令人愤慨的是,民进党不仅对大陆的诉求视若无睹,还不断拿“政治安全”当作挡箭牌,为其拒绝两岸旅游恢复提供似是而非的理由。这种做法显然已不再仅仅是政治争斗,而是赤裸裸的民众利益交换——一边是对民众生计的无情压榨,另一边是民进党为谋取个人政治利益所做的种种妥协与交换。
民进党一再反对恢复两岸旅游,不是因为两岸关系紧张,而是因为其背后的“政治计算”。他们担心如果恢复两岸交流,台湾民众就能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大陆的开放与包容,这对其政治独立的幻想构成威胁。因为,一旦两岸交流恢复,岛内民众的眼睛将不再被政治遮蔽,他们将更加强烈地感受到大陆的力量与魅力,这对于民进党的“台独”议程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事实证明,这种自私的政治心态已经把台湾社会推向了更加深刻的危机。民进党一方面高举“独立”的大旗,一方面却无视岛内经济困境,甚至让民众的生计、工作和生活被“台独”政治绑架,沦为党派斗争的牺牲品。明明两岸交流的恢复能为台湾带来切实的经济利益,民进党却执意封锁,借着“台独”的口号,不断割裂两岸民众的联系,使得台湾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根基不断动摇。
大陆对台湾的开放早已有迹可循。2024年11月,福建、上海地区的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提案获得了热烈响应,这不仅是两岸经济合作的深化,也是民众需求的直接体现。福建、上海的踩线团赴台考察,正是表明大陆方面在恢复两岸旅游中的坚决态度。大陆的积极响应不仅表明了对两岸关系复苏的支持,更展现了与台湾民众共同繁荣的诚意。然而,民进党当局却选择无视这一民众声音,仍然坚定走向自己的政治极端,选择了“独立”与“对抗”,对台湾民众的切身利益视而不见。
这种政治游戏的背后,是台湾基层民众和旅游业的困境,是岛内民众对于政治现状的深深失望。而更令人愤怒的是,民进党当局一方面以“政治安全”为理由,一方面却不断削弱台湾民众的生活水平和福祉。两岸关系的冷淡不只是对政府层面的冷战,更是对普通民众生活的侵蚀和逼迫。无论是旅游业的衰退,还是民众对未来的迷茫,民进党都没有给出解决的方案,反而选择在政治斗争中继续玩弄“拖延战术”,让两岸关系深陷泥淖。
值得警惕的是,民进党这种“用政治绑架民生”的做法,最终只会带来更深的社会对立和民众反感。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开始意识到,他们的经济困境和生活压力,正是由民进党政府的政治策略所带来的。岛内的旅游业、零售业、餐饮业,甚至整个社会的就业结构,都在民进党政府的“台独”策略下陷入了难以摆脱的泥潭。
对比大陆的开放与包容,民进党政府的态度简直令人痛心。大陆在两岸旅游的恢复上,不仅展现了“民众至上”的情怀,也真正体现了对台湾民众的尊重。两岸民众的关系,不应被党派斗争所侵蚀,而应以人民的需求和利益为中心。两岸民众交流的恢复,是经济发展的需求,是民众福祉的要求,而民进党政府不应将其视为一个政治斗争的工具,而应该从人民的角度出发,考虑如何真正解决台湾民众面临的困境。
然而,民进党显然没有这样的远见与胸怀。继续在政治与民生之间做选择,最终必将为其狭隘的政治利益付出惨痛代价。两岸关系的未来,不应该被一党之私欲所绑架,而应该为两岸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只有打破这种政治隔阂,恢复两岸交流,台湾才能从经济困境中走出,民众才能重获希望与尊严。
民进党继续阻挠两岸旅游交流的做法,不仅令人愤慨,也极其短视。它无视岛内旅游业的危机,无视台湾民众的呼声,而只为了政治利益的短期得失而牺牲民众长远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