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野喧闹一整年,赖清德启动“宪法”的“领导人院际调解权”,将于今日邀集五院共商政事,但不能不怀疑,这样的“仪式性会商”,能获致什么具体结论,有效化解当前僵局?
院际调解─领导人如何“事主”兼“公亲”?
自“行宪”以来,历任领导人从未使用,两蒋固不代言,“修宪”之后,前领导人陈水扁和马英九都曾动念运用这个宪政权力,前者为了核四停建、后者为了“太阳花”,但都为前立法机构负责人王金平婉拒,婉拒的理由也很简单,核四停建是行政部门无视立法机构通过的政策与预算案,“太阳花”根底里则是朝野冲突。
赖当局的处境和扁当局类似,都是朝小野大,争议核心还是在朝野相抗,早在立法机构通过改革法案,府与考监两院及民进党党四路齐发声请“释宪”之际,即有意见认为不必“释宪”只需要启动领导人的院际调解权即可,去年底立法机构通过财划法、选罢法和宪诉法修正案时,亦有传闻赖清德有意以院际调解权解决争议,但被府方否认,如今则证实“院际调解权”一直在赖清德的盘算里,赖清德的犹豫或许也是对动用之后,到底能发挥多少实效不敢乐观。
如果领导人和所属政党就是争议源─如何调解?
首先,领导人该不该动用这个“宪法”本文里从来没用过的权力,法界早有不同见解,特别在”修宪“之后,领导人的”超然“地位不再,直选的领导人从“公亲”变成“事主”,五院里只剩下立法机构由民意直选组成,其他四院人事皆由领导人提名,行政部门负责人甚至不必立法机构同意,说好听,行政部门负责人是领导人的执行长,其实“宪法”中的最高行政首长已然成为领导人的下属,唯领导人之命是从,领导人哪来的“中立超然”立场,协调纷争?其次,领导人还身兼执政党主席,领导人的立场是民进党的立场,不找在野政党对话,如何协调?
不谈民进党主席的角色,就谈赖清德“领导人”的角色,院际协调就算略过朝野之争,只谈立法机构通过的法案预算人事等;赖清德能透过调解要立法机构吞回他们三读通过的法案和预算案?比方宪诉法覆议失败,赖清德已经公布实施并表示“宜声请释宪”,但民进党团声请释宪与暂时处分,“宪法”法庭是否开庭判决犹未定,赖清德能以领导人之尊要求“司法院”尽早召开“宪法”法庭做出判决吗?赖清德敢置一言,就是干预司法,未来司法还有何公信力?立法机构改革法案做出剥夺“立委”职权的“宪法”判决,已经让“大法官”声名尽失,“大法官”还要自贱到何地步?解决宪诉法提高“违宪”判决门槛(比现行规定多一人)的关键不在院际调解,而在赖清德赶紧重提能让立法机构接受的“大法官”,而且,要求他的总召柯建铭不可再独断独行擅自封杀领导人、兼党主席的提名人选。
领导人加四院─不是镇压立法机构的五指山
再比方选罢法从严连署门槛加附身份证影本,行政部门也送了覆议案到立法机构,但在民进党团一通乱闹下未决定处理时间,赖清德是要立法机构处理还是不处理?立法机构议事自主亦非领导人能插手干预,赖清德能做的是以党主席身份要求党团杯葛或不杯葛,处理的结果也不会因为赖清德出面调解,蓝白就同意通过覆议,韩国瑜代表不了国民党,遑论民众党;大罢免如今风风火火蓝绿都难收手,从严不从严只是一个态度的表示,赖清德站在不从严的立场只能证明“大罢免”就是出于他所想,赖清德肯顶着这个骂名吗?
总预算案则是另一个争点;李登辉时代总预算送达立法机构前,都会行礼如仪召集五院谈话会,象征政府一体,这个“惯例”自政党轮替后就不再,如今总预算案打都打过了,行政部门还破天荒的拒绝派出主计人员协助汇整,民进党则哏图百出,做为大罢免的暖身;赖清德能要求立法机构再打一次吗?还是要求被立法机构冻结的预算不需行政部门相关机关报告再解冻?此刻才二月上旬,各机关若肯用点心,在新会期尽早提出专案报告,预算解冻根本不是问题,至于被删减的预算,照预算规模还有二兆九千多亿,比蔡当局去年预算还多,岂有不可行之理,至于果若有窒碍难行之处,行政部门自有追加预算或第二预备金等作法,附带一提,这还是得回到立法机构议决─朝野的主战场。
领导人召集五院调解,除了领导人,四院系皆无民意的“领导人人马”,尽管考、监、司法三院理当超然于党派,遗憾的是,除了“考试院”在政治争议之外,其他两院已经主动被动卷入政治旋涡,论者戏称这是“五打一”的鸿门宴,但立法机构不是逃不出如来佛手掌心的孙悟空,领导人加四院也不是镇压立法机构的五指山,韩国瑜尊重领导人职权,是礼貌;但他回到立法机构却没有赖清德独断独行的空间,六十二席在野“立委”,赖清德不能无视。
院际调解,不是韩国瑜的难题,相反的,是赖清德的功课,领导人既然召集,就要做足准备,搞清楚问题的症结,否则,解不了结却打上另一个结,更置朝野僵局于水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