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首周,长宁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奋楫争先、抢抓开局,召开区优化营商环境大会,精准高效服务区内企业,持续稳定预期、坚定发展信心。
新春首个工作日,长宁区积极响应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坚持“三个聚焦”,提高营商感受度,发力推动“公证提存”预付资金监管平台
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上海召开2025年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长宁区区委书记张伟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表示将聚焦产业所向、企业所需、群众所盼,营造特色发展、公平竞争、暖心服务的营商环境。长宁推出全国首个健身行业“公证提存”预付资金监管平台,针对预付费痛点实现了“先消费后结算”。平台上线近8个月来已接入12家商户,监督预付合同300余份。今年,长宁区将在健身行业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公证提存”预付费监管模式向教培、养老等领域扩展,实现平台好用、商家爱用、消费者受用。
《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相关报道
市领导走访长宁企业,更精准高效回应企业诉求提供企业服务
2月6日、7日,《解放日报》头版、《文汇报》等媒体报道:市委副书记朱忠明赴携程集团、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拼多多)走访调研并表示:上海坚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支持企业壮大发展。希望企业敏锐感知新变化新机遇,保持持续的创新活力,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和服务水平,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多作贡献。
《解放日报》相关报道
打好“八张特色牌” 上海长宁“新春第一会”部署优化营商环境工作
2月8日、9日,人民网、上观新闻、新民APP、新闻综合频道“新闻报道”栏目、阿基米德APP、澎湃新闻APP、澎湃新闻、上海证券报、东方网、微信公众号“话匣子”发文:8日,长宁区召开“近悦远来 共赢未来”2025年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并发布长宁区优化营商环境8.0版方案。区委书记张伟在会上强调,要干字当头、一以贯之抓好优化营商环境这件大事,坚持从企业需求出发,着力提升感受度,以“八张特色牌”为重点,努力创造更具长宁特色的营商品牌。
《解放日报》《文汇报》相关报道
在城市更新中,创造消费新场景
2月5日,《光明日报》、光明日报APP、光明网报道:每逢周末和节假日,位于长宁区的愚园路总是人头攒动,大草坪上承接着各大品牌快闪活动。2023年,愚园艺术生活街区入选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如今,消费火热已成为百年老马路的常态。有人说,丰富性和灵活度是愚园路的内核,每周的愚园路都能“花式”焕新。愚园路街区深入挖掘在地文化,营造街区场景氛围,引入新型生活方式,传递轻松惬意的街区生活氛围,创造出多元化、多形态的商业场景。
《光明日报》相关报道
长宁商场商圈旺 新春消费“开门红”
2月3日、7日,上观新闻、《新民晚报》报道:今年新春长宁四大商圈消费额同比增长36.7%,其中,中山公园商圈消费额同比增长11.6%、日均客流量达到10.38万人次。临空商圈整体消费额达到1.26亿元,同比增长351.84%。位于临空商圈的“巨无霸”级商场上海荟聚总体量逾43万平方米,是集商业与办公为一体的“一站式”聚会体验中心,春节期间“上海荟聚”迎来大客流,市民游客纷至沓来,消费热情持续高涨。
《新民晚报》相关报道
非遗“守”艺人:面塑,与时俱进的指尖艺术
1月31日、2月1日,新华社APP、新华网、新华网(上海频道)报道:今年春节,市级非遗传承人张书嘉和她的“徒弟”们专门制作了以生肖蛇为主题的“蛇来运转”面塑作品,希望通过“年轻化”“生活化”的表达,让面塑走进大众生活。天山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负责人沈瑾怡介绍,文化中心自2019年来通过“非遗进社区”“非遗进校园”等方式帮助面塑艺术深入社区、商场和其他公共活动空间。
张书嘉的面塑作品《年年有余》。新华社发
综合自上述媒体
编辑:程 前
责编:王 博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