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首个工作日,全国多地纷纷召开会议部署经济工作。“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招商引资”成为高频词。看山东,2月5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召开“新春第一会”——全省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大会,为全省新一年发展谋新局、启新篇。2月6日,烟台召开“新春第一会”——全市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建设推进大会,为全年工作开篇定调。
在这里,我们要读懂“新春第一会”里的“新”。其一,新质生产力。烟台市龙口市提出,将深耕主导产业,举全市之力保障裕龙一期全面投产,抢滩新兴产业,实施总投资120亿元的百度数字人、图灵小镇等重点项目,布局未来产业,全面进军低空经济、新能源电池等前沿领域,扛起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大旗。其二,新面貌新气象。开年就是奋战。重点项目一季度开复工率达到50%以上,二季度达到70%以上,烟台全市上下将拿出拼的干劲、抢的劲头、快的速度,为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夯实项目支撑。
在这里,我们要领会“新春第一会”里的“一”。其一,一盘棋。山东提出,要以标志性改革创新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改革部署,扎实推进省委确定今年重点实施的92项改革任务,确保年内完成既定目标。其二,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烟台提出,要营造大抓落实的氛围,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健全尽职免责、失职追责、精准问责长效机制,让广大党员干部一心一意谋发展、心无旁骛抓落实。
在这里,我们要深挖“新”与“一”的内在联系和潜在价值。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有敢为天下先的首创精神,加速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山东提出,要加力推动科技创新,建立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机制,用活用好省科创基金,聚焦科技前沿领域,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发挥好济青烟等市的带头作用,更多争取国家创新资源。要加力推动产业创新,深入开展产业链突破工程,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机制,统筹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超前布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标准化建设、品牌建设,不断提高产业竞争力。
一个个“首”“最”“新”里,承载着科技自立自强的自信和担当。今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最”“新”等字引发关注,让人振奋——全球首列碳纤维地铁列车投入商运,12英寸碳化硅衬底、超大尺寸铌酸锂晶体全球首发,全球运力最强固体火箭“引力一号”点火升空,全球最大直径智能盾构机“山河号”投用,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生产装置“海葵一号”交付运营,潍柴柴油机热效率第四次刷新世界纪录。一类靶向抗癌新药“齐倍安”获批上市……在这里,澎湃着“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的大国情怀。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我们期待原始创新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使更多“首创”成果从实验室加速走向产业应用。我们也期待实现政策、科技、产业、金融、法制等维度的深度融合与良性循环,持续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进而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向世界展示一个活力满满、热气腾腾的中国。
(作者:邬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