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
摘要:2025年春节档动画影片《哪吒之魔童闹海》大为火爆,不但拿下春节档票房冠军,还一路高歌猛进,登顶中国电影票房冠军(截至2月8日24时票房已经突破75亿)。这就来聊聊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哪吒的身世和名字由来。




2025年春节档动画影片《哪吒之魔童闹海》大为火爆,不但拿下春节档票房冠军,还一路高歌猛进,登顶中国电影票房冠军(截至2月8日24时票房已经突破75亿)。这就来聊聊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哪吒的身世和名字由来。
哪吒是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的重要角色,是由玉虚镇教奇宝“灵珠子”投胎转世,阐教传人之一,奉师祖元始天尊法旨下世保周灭商,成为陈塘关总兵李靖与殷夫人第三个儿子,民间因此俗称“哪吒三太子”,其实这个叫法很有问题,太子就是皇储,怎么会有“三太子”之说?再说哪吒只是陈塘关总兵李靖的儿子,怎么能称之为“太子”?
李靖是唐朝初期著名的战将,他在隋末唐初的战争中表现出超凡的军事才能,在神话传说中,李靖和佛教中的毗沙门天王的形象融合,被尊称为托塔天王。




哪吒是李靖的第三个儿子,上面有大哥金吒和二哥木吒,按照中国古代兄弟取名的惯例和规律,第三个儿子应该叫水吒,或者因为哪吒善于用火,也可以叫火吒,为什么叫哪吒呢?
哪吒这个名字的由来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哪吒降生时,左手有个“哪”字,右手有个“吒”字,所以取名“哪吒”。
第三种说法,这个名字是由他的师父太乙真人所起,“哪”字源自“傩”,意为驱除疾病和灾难,“吒”字则表示怒吼,恫吓邪恶的意思。“哪吒”两字结合起来,就象征着能够驱除魔鬼和灾难的巨大力量。太乙真人根据哪吒的命运为她取了这个名字。
第三种说法,“哪吒”源自梵语,在古印度神话中,有一个名叫“那吒俱伐罗”的夜叉天神。这个天神是孩童形象,但拥有强大的神力。在佛教中,他被视为佛法的守护神,保护佛法不受外敌侵扰。佛教传入中国以后,“那吒俱伐罗”也逐渐本土化,逐渐演变成“哪吒”的形象。




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哪吒是灵珠子转世投胎,母亲殷夫人怀孕三年六个月,才生下一个肉球,
父亲李靖以为是妖孽,就用剑劈开肉球,结果里面有个婴儿正是哪吒,一落地就能跑,就有神通。后来太乙真人登门道贺,收他为徒,并给他取名“哪吒”。
七年后,哪吒在东海边的九湾河中洗澡,用混天绫翻江倒海,搅动了龙宫,用乾坤圈把巡海夜叉打死,还与东海龙王的三子敖丙发生冲突,不但打死敖丙,还抽了敖丙的龙筋。东海龙王上天庭告状,结果被哪吒在天庭宝德门暴打了一顿,还被他扯下四、五十片龙鳞。随后东海龙王召集西海龙王、南海龙王和北海龙王,联名奏准玉帝来拿李靖夫妇问罪时,哪吒说: “‘一人行事一人当,岂有子连累父母之理!”为了不连累双亲,他断臂剖腹,剔骨还父,割肉还母。
师父太乙真人赶来,用莲花荷叶给哪吒塑造了全新的身体,使她得以复活。这样,哪吒就彻底摆脱了肉胎凡身,由于无魂无魄,也不是血肉之躯,所以免疫一切摄魂攻击,不惧任何瘟疫病毒侵害。
这段故事,197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摄了动画片《哪吒闹海》有很生动的描述。




哪吒在神话传说中的形象也很鲜明,臂套乾坤圈、身围混天绫、腰挂豹皮囊、手使火尖枪、脚踏风火轮,如果变身为三头六臂,还能手持阴阳剑、方天画戟、金砖、九龙神火罩等多种武器,武艺高强法力超凡。所以,在封神演义中,被元始钦点为先锋官。
在民间,这个形象是很深入人心,在1961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经典动画片《大闹天宫》中,出现的哪吒形象,就是中国民间最传统的典型形象。
在新的《哪吒》系列动画片中,对哪吒的形象进行一些新的艺术加工,和传统形象有了一些差异,但还是被观众所接受所认可。尽管形象上和传统有所变化,但是哪吒内心的那种面对强敌依然不屈,敢于抗争,“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斗争精神,还是深得观众的认可和喜爱。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