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原因很简单,典故来自《封神演义》。我们今天了解的哪吒,很大程度上来自这部神魔小说,电影里部分借用该桥段就顺理成章了。
但实际上,这里的说道还有很多。
首先,别看和哪吒相关的故事似乎普遍与道教有关,其实哪吒的形象最早出自佛教,而且来自印度,梵名译作“那拏天”。其形象经过一千多年演变,最终通过小说的形式深入千家万户的人心,所以我们也就主要讨论《封神演义》里的哪吒。
首先要知道的,是哪吒为啥要重塑。
其实《封神演义》里的哪吒,大家也听说过很多。殷夫人确实怀胎了三年,才生下哪吒,可见哪吒确实不同凡响。据传说,哪吒是灵珠子转世,因此天生法力高强。又被元始天尊座下太乙真人收为徒弟,于是更加神通广大。
幼年的哪吒十分顽皮,曾在东海边玩耍的时候,打死了海夜叉。随后,东海龙王三太子敖丙前来为海夜叉报仇,结果也不是哪吒对手,反而被剥鳞抽筋。东海龙王于是大怒,率四海龙王一起水淹陈塘关。
无可奈何之下,哪吒于是剔骨削肉,还给父母,一来表示从此和李靖夫妇断绝亲子关系,四海龙王报仇也不该再找夫妇二人和陈塘关百姓;二来以此自杀,算是一命偿一命,了结自己和东海龙王的恩怨。
这就是哪吒的真身消失的原因,也才引发了后来重塑的剧情。
但哪吒早就是元始天尊钦点的神仙,未来周武王伐纣的时候要做西周的先锋,不能就这么死了。于是太乙真人出面指导,哪吒托梦给殷夫人为自己修庙,三年内通过百姓的香火得以重塑真身。
按说这事也算完满了,也用不上藕了,没想到发生了意外。原来,哪吒顽皮,到处惹祸,李靖为此十分恼怒,有些记恨哪吒(否则哪吒也不至于剔骨削肉)。当初他是严厉拒绝殷夫人修哪吒庙的,殷夫人只能背着他偷偷修庙。但陈塘关哪有事瞒得过李靖?当他看到哪吒庙后,一股无名火起,竟然砸了哪吒庙。
不得不说,李靖确实有点过分了。好歹父子一场,也算缘分。更何况哪吒都已经死了,何必记恨这么久呢?
他这么一闹不要紧,连太乙真人的计划也打乱了。本来按照计划,哪吒重塑真身后,就可以参加武王伐纣的战争了。如今庙宇被毁,时间上已经赶不及了,太乙真人这才没有办法,换了一种方法“复活”哪吒。
但是,太乙真人用的不是藕,而是莲花。虽说莲花和藕其实来自同一种植物,也就是说藕是莲花地下茎部分,但二者属于不同的器官。非要把二者说成一回事,稍微有点牵强。
根据《封神演义》的说法,太乙真人取用的是荷叶和莲花,并没有藕。他是将荷叶梗抽出,做成了骨节,并且按照天地人三才的形式铺成肉身的模样,最后加上金丹的还魂作用,重塑了哪吒的真身。所以,哪吒从此以后是莲花化身,不再有普通的肉身了。
这一番劫难,可以说是因祸得福了,因为没有普通的肉身,哪吒连常规的魂魄都没有。后来在封神大战中,姜子牙一路上遇到了许多能吸人魂魄的敌人,这些法术在哪吒面前反而毫无用处,最终被哪吒破解。
很多人也会好奇,为什么托塔李天王在电影里没有塔呢?
这是因为哪吒复活后,对李靖砸庙事件非常愤怒,到处追杀李靖。一直追到燃灯道人那里,后者为了消除两人的怨恨,才把宝塔赐给李靖,用来震慑哪吒。所以在这个时候,李靖还没有塔。但电影里应该不会出现哪吒追杀李靖的剧情,我们也很期待后面的剧情中李靖怎么得到宝塔。
说回正题,我们又要追问一下了,为什么《封神演义》里要用莲花呢?
其实,不论是在道教还是佛教,莲花都被视为一种纯洁的植物。包括在民间的日常生活中,莲花也往往被用来寄托美好的象征,这大概就是莲花被选定作为哪吒真身原材料的原因。
至于《哪吒2》里,将莲花、荷叶改成了藕,又是为什么呢?其实也很好理解,因为这玩意又不是客观科学,只是民间的艺术形象,完全可以改编。藕和莲花、荷叶又是来自同一种植物,可以说只做了少许改动,也算是尊重历史上的艺术形象了。
根据电影里的解释,藕又可以加工成藕粉,这样一来就可以轻松地塑造成任何形象,也是藕的优势之一。
还有人解释说,藕还有一个深层寓意,那就是“藕断丝连”,不论是借代哪吒的身体还是哪吒与父母之间的关系,都能说得通。更有人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质,象征着魔丸出身的哪吒所保守的美好品质。
总而言之,首先是莲花的形象美好,《封神演义》才选择了它;电影为了营造新鲜感,又稍作改动采用了藕。至于后来那些深层的寓意,到底是导演苦心孤诣的暗示,还是观众自己的猜想,只有导演自己知道。
不过,为了保持电影的神秘感和讨论话题的热度,相信导演也不愿意给出一个最终的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