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嘉兴日报




  人文荟萃的海宁市,历来也是名医辈出,千百年来孕育了王孟英等造诣精深的名医,已传承23世的郭氏女科、传承4世的朱氏外科等中医世家,至今仍在海宁市中医院坐诊,造福乡梓。

  “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这是海宁市中医院在传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过程中始终坚守的准则。

  2024年7月,海宁市中医院中医内科肾内科副主任中医师朱冰发表了潜心15年研究和整理的《金子久医案类编》,引发了众多关注。该书收罗了以清末民初全国十大名医之一金子久为首的“金氏医派”的众多经典医案,而在大量史料搜集、整理过程中,朱冰也将该流派的学术精华内化并应用到自己的临床诊疗当中。“掌握名医大家的学术特点,从而提高中医医疗质量水平。”朱冰谈及自己的初衷。

  而这也恰好是海宁市中医院的“传统”之一。该院历来重视对医案医史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多年来已先后编著《现代名医王和伯医案精选》等10部著作。几代海宁中医人都有共识:这些“笨功夫”,对于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与中医临床诊疗技能、增强中医药的生命力和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接下来,我和团队将继续深入研究中医文化,开展《乌镇派三家医案》等中医古籍整理和挖掘工作,以丰富和完善中医理论体系。”朱冰表示。

  立济世之心,行悬壶之道。多年来,海宁市中医院明确“中医和肿瘤”两条发展主线,完善学科建设,不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近年来,我院在中医药建设发展上,力求技术有特色、人才有梯队、专科有专病。”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丁雪萍说,医院培养了5名嘉兴市级及以上中医人才,建成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2个,拥有国家中管局重点培育专科2个、省级重点中医学科2个,形成了“医院有专科、专科有特色”的发展格局。

  经过多年努力,医院在保持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内科、针灸科等传统优势的同时,也在二级学科上有了更多创新发展,在中医治疗脾胃病、小儿哮喘病、各期恶性肿瘤、骨伤科疾病等方面显现了新优势。2024年,医院引入了多项新的中医适宜技术,在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海宁市中医院皮肤科不仅有皮肤病治疗,居然还有医学美容中心。”如今,不少女患者纷纷慕名前来尝试推拿按摩、刮痧针灸等中医美容项目,“中医方式比较安全,效果也不错。”

  入选嘉兴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的郭氏女科,开设有海宁市首家中医妇科专科非药物治疗门诊,近年开展的梅花针、棍针、火熨术、任脉灸、火龙罐等二十余项中医特色治疗,对盆腔炎、痛经、月经量少等疾病有显著疗效,也在患者中间积累了好口碑。

  “哪里有好的中医适宜技术,我们就会派人去学习,并全力支持医护人员主动学习新的特色中医适宜技术。”丁雪萍说,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防治常见病、多发病中有其优势,因此,医院积极引进了小儿推拿、扶阳罐、中药外洗、浮针、脐针、葫芦灸等新技术,“这不仅丰富了医院的治疗手段,也为患者提供了多元化的治疗选择。”

  作为海宁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中医龙头”,海宁市中医院于2016年成立海宁市中医药工作指导中心,开展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2017年,在嘉兴地区率先试点建立“中医处方诊断和中药集中配送中心”,实现快捷、一体化中药配送模式,确保全市中药饮片安全、快速及同质化管理。因为在该领域的出色表现,2023年,医院挂牌成为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