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村闹元宵、天天有节目、家家齐上阵。”
在“妈祖故里”福建莆田,全国“最长、最火、最热”的元宵文化盛宴正在上演。这不仅是一场全民的狂欢,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和精神的凝聚,打铁花、爬刀梯、赤脚踩火、抬轿冲海等30天40项80场元宵节民俗活动好看好玩又刺激,引起观众和网民连连尖叫。
元宵节,又称“灯节”“上元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年”的压轴大戏。而在莆田,这场节庆的狂欢却不止一两天,而是从正月初三直至二月初二,不仅时间长达一个月,“十里不同风、一村一习俗”的独特民俗奇观,也让这座滨海古城成为全国元宵文化最浓烈、最持久的地区之一。
莆田元宵民俗活动打铁花。莆田市委宣传部 供图
2024年12月,“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中,莆田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元宵节(枫亭元宵游灯习俗)”参与并助力申报工作成功。
莆田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惠黔此前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曾提到,莆田元宵特点鲜明,包括保留了中原文化的遗风、融入了莆田人民的生产生活、也重现了先民抗倭时的勇武精神和英雄气概。
就在刚刚过去的春节长假期间,莆田累计接待游客数量同比增长18.3%,其中接待过夜游客增长45.6%,游客旅游花费增长22.6%。微信公众号“莆田发布”发文表示,“全到莆田过大年”活动取得显著成效。
为更好展现中国传统佳节的活力和魅力,进一步保护传承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2月10日起,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调研团将走进莆田湄洲岛、仙游县、绶溪公园、涵东街道等地,全面记录“十里不同风,一村一习俗”的元宵盛况,探访莆田元宵民俗活动长久兴盛的密码,发现背后蕴含的深刻内涵。
历经千年的元宵文化
莆田地处福建省中部,海域辽阔,是中原文化与闽越文明交融的见证者,是“海上和平女神”妈祖的故里。
湄洲岛妈祖像。视觉中国 图
莆田还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元宵文化更是经历了千年历史的演变和积淀,形成了特有的文化瑰宝。
莆田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惠黔向澎湃新闻介绍,莆田元宵在千百年的传承弘扬中逐渐形成其独有的特点:一是作为历史上中原先民南迁的重要流入地和中转地,莆田“十里不同风、一村一习俗”的元宵民俗较为完整地保留了中原文化遗风;二是以新度锦敦打铁花等为代表的元宵民俗,真实还原了锦敦村“打铁村”的历史,如实记录了莆田人民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的生产生活方式;第三,则是与先民抵御倭寇入侵时形成的英勇无畏、自强不息的抗倭精神密切相关。
公开报道显示,莆田文史专家林成彬曾为多项抗倭元宵民俗申报非遗。据他讲述,《东里黄氏族谱·刺史黄公迁居述》中记载,早在唐代,海上已出现倭寇。明代时期,倭寇11次侵掠莆田,是福建受祸最为严重的地区,深受倭害的莆田人民,奋起与倭寇殊死搏斗。
林成彬介绍,例如白塘镇“打铁球”的元宵习俗已被列为市级非遗名录。这项习俗即起源于明嘉靖年间倭寇入侵。当地民众为鼓舞抗倭斗争,召集乡亲修武练兵,随时准备保家卫国,产生了“打铁球”习俗,一直沿袭至今。
莆田爬刀梯闹元宵习俗已有500多年历史,以惊、奇、险重现英勇无畏的抗倭精神。陈英 摄
正是因为这些独有特点,莆田元宵不仅是一场民俗活动的盛宴,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精神的凝聚。
不过,陈惠黔也坦言,莆田元宵传承了千年但大都自娱自乐,过去未能做成品牌,直到2023年,莆田元宵开始破圈。2024年,莆田元宵相关视频的抖音播放量已超过了10亿。“莆田通过策划一系列的特色活动,进行多元化的推广,让文化得以出圈,成为文旅市场的热门IP。”
30天40项80场民俗活动上演大阵仗
“节到元宵兴倍生,普天人共乐升平。有楼紫陌繁华盛,灯火辉煌不夜城。”这是一首竹枝词《元宵》对莆田元宵盛况的描述。
2025年春节是申遗成功后的第一个春节。年初,“全到莆田过大年·莆田元宵”30天40项80场精彩民俗活动安排正式出炉。
“爬刀梯”“摆棕轿”“游灯”“打铁花”“踩高跷”“垒桔塔”“九鲤灯舞”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一一上演。这些活动不仅承载着莆田人民对先民和传统文化的崇敬,也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作为妈祖故里,莆田元宵还与妈祖文化紧密相连。今年元宵节活动期间,莆田还将举行上元祈福拜妈祖闹元宵、湄洲妈祖金身省亲巡安布福闹元宵等活动,既保留原汁原味的民俗活动,也延伸出许多新的形式与内涵。
值得一提的是,莆田这些元宵民俗活动,很多都是大阵仗,爬刀梯、赤脚踩火、抬轿冲海等紧张刺激,万人大游灯则气势恢宏。
以摆桔灯为例,据微信公众号“莆田发布”报道,今年正月初三至初七,莆田荔城区江东村是最早过元宵的地方之一,浦口宫摆起15座用蜜桔垒成的桔塔,以桔寓吉、祈愿和顺。每座桔塔高低不等,代表15个村不同的人口,最高可达6米有余。
村民垒桔塔,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全村幸福安康。黄铭洪 摄
而从正月初六至初十,莆田市涵江区芳山村众多村民人人都用扁担挑起装满甘蔗和蜜桔的“十盘担”,寓意甘蔗随担甜蜜和和,十全十美换福首香,大家都做福气人。
正月初八,在莆田市城厢区东海镇蔡厝村、西厝村,家家户户扛出板凳灯,在宫庙前接灯形成“灯龙”,傍晚开始绕境巡游,总长近5公里。
正月初三至二月初一,莆田市城厢区绶溪公园卵石沙滩逢农历单日开打规模宏大的“打铁花”,持续15场,现场还有风火轮、落花秀火壶等表演。
正月初九,莆田市秀屿区平海镇举办踩街巡游活动,村民们身着传统服饰表演传统民俗巡游古卫城,缅怀先辈抗倭史。
正月十三,莆田市仙游县泉山村将上演万人板凳龙圈灯,祝福添丁添寿又添福;正月初十至十四,莆田湄洲岛“千年女神”妈祖巡安元宵节;正月十五,仙游县枫亭镇将有万众游灯共庆元宵佳节,城厢区南门社区摆棕轿、蹈火路,带来“最疯狂”的元宵民俗活动……
“总之,莆田的元宵非常有特色,从正月初三到二月初二,村村闹元宵、天天有节目、家家齐上阵,爬刀梯、跳傩舞、摆棕轿、打铁花,十里不同风、一村一习俗。”陈惠黔表示,热忱欢迎海内外游客来莆田过一个独特的元宵节。
海报设计 吴晓馨;摄影 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