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秦闻讯(记者 周婷婷)“秦人端老碗,碗里都是biangbiang面。辣子要红醋要酸,缺了辣子就弹嫌。”
“庄稼活得是节气,人要活得有骨气。与人争的是志气,切莫与人争闲气……”
2025年春节前夕,在西咸新区北杜街道龙岩村文化广场上,已70岁高龄的“魏老根”头秦文戴黑礼帽、身穿红唐装,用诙谐通俗的陕西方言民俗说唱节目《biangbiang面》将魏老根第十二届乡村春晚演出的气氛推向高潮。
除了“魏老根”充满浓郁“陕味”的说唱,整场“村晚”还有妙趣横生的小品、韵味悠长的秦腔、动人心弦的歌曲等“接地气”的精彩表演,声声句句都饱含着对美丽乡村新生活的赞美与对农民朋友的深情祝福。台下观众叫好声、掌声此起彼伏,处处洋溢着喜庆祥和的氛围,为当地农民朋友们献上了一场充满年味、饱含民俗风情与欢乐的新春文化盛宴。
提到“魏老根”,西咸新区北杜街道龙岩村的村民们倍感骄傲。“魏老根”本名魏兴,是地地道道的龙岩村人。他的长相有点像电视剧里的“刘老根”,加之他思维敏捷、出口成章,对陕西的历史典故、民俗文化了如指掌、信口道来,凭借独具风格的陕西方言脱口秀,赢得了“西北魏老根”的美誉,被陕西尤其是关中一带的百姓所熟知。
他很“土”
魏老根的满腹“学识”都源于“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初心。“陕西民俗文化如民间故事、传说、顺口溜等汗牛充栋,这些民俗文化不少散落在民间,为耄耋老人、艺人所熟悉,如不及时挖掘、抢救,随着老人的离去,就有可能失传。”魏老根说。
这些年,他常深入农村,走到田间地头、上农家炕头,和老艺人、“故事大王”促膝而坐,收集采录素材,发挥自己口才好的优势,通过编唱和表演脱口秀,走到哪里,说到哪里,让听者捧腹大笑。自2003年起,魏老根先后成立“魏老根文化传媒公司”“魏老根艺术团”,创办“魏老根大剧场”等。
“从农民中来,到农民中去。”2008年起,他带领着自己的民俗文化团队“魏老根大剧场”,或在市区广场,或在田间地头,免费为群众演出民俗、戏曲等节目,倾尽全力推广秦腔文化、民俗文化,更为基层群众带去文化大餐和欢声笑语。目前已在西咸新区和周边各县区等地义演2000余场。
在2011年,魏老根还与农民朋友定下了“村晚之约”。除2020年至2022年因疫情原因中断外,每年春节前夕,他都会自筹经费举办“村晚”,深入西咸新区、咸阳等地的农村进行义演,2025年在自己的家乡北杜街道龙岩村举办的第十二届乡村春晚,正是赴一场与家乡父老的“文艺之约”。
除此之外,他还组织展演了华阴老腔、咸阳弦板腔等以及自己创作的秦腔小戏,进一步传承了陕西非遗文化。
就这样,魏老根俨然成了一位“大厨”,经他的手,一切有关陕西民俗和曲艺的文化都是“佐料”,自己加“味”,用多样形式为群众呈现一场场精彩的“陕西文化盛宴”。
他很“潮”
别看魏老根看着“土”,思想却一点不“土”。除了拿手绝活原生态说唱,他也善于接受新事物,在弘扬陕西文化方面,魏老根可以说是“花样百出”。
早些年,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魏老根自学视频拍摄,将《夸陕西》《大雁塔的来历》等说唱节目搬上网络,积攒了一定人气。2018年,随着短视频平台的爆火,魏老根又紧随时代,以短视频的形式推广他的“陕味”说唱,收获了全国网友的点赞追捧,直夸他是“自信满满的陕西人!”不仅让外地的陕西乡党过足了耳瘾、眼瘾,也让全国人民领略到了陕西的文化风情。
他还数次举办“秦腔大赛”“面食大赛”“搅团大赛”“花馍大赛”等,吸引了来自陕西、甘肃、青海等地的众多“民间达人”参与,他们有老有少、有男有女、有各行各业的从业者,为陕西文化的弘扬与传承狠狠刷了一波“流量”。
魏老根虽以“草根”自居,也胸怀“国之大者”。多年来,他和他的“魏老根艺术团”紧跟时政热点,创作出了多部脱贫攻坚、扫黑除恶、抗击疫情、垃圾分类、移风易俗等题材的快板、小品、脱口秀作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党的政策主张、歌颂新时代新变化、赞美新农村的幸福生活,批评高价彩礼、厚葬薄养等不良风气,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树立文明新风尚。
魏老根还把自己这些年在民间广泛搜集的谚语歌谣、历史典故、民间传说进行整理汇总,自费出版了《西北魏老根话本》。这种贴近民间、通俗易懂的表演形式,让人记忆犹新。
他很“犟”
“汽车跑得欢,与我不沾边。房屋千万间,没有我个瓦片片。”这是魏老根在脱口秀节目中经常自嘲的一句话。追溯魏老根的人生,颇具传奇色彩。青年时代在农村务农,当过生产队队长;后来,机缘巧合,成了电影院放映员,因头脑灵活、办事干练,被提拔为影院经理;再后来,他成了人人熟知的“西北魏老根”;有段时间,他还在民间筹资开办了“沙河古桥风情园”,为发掘保护沙河古桥遗址尽了一份力。
“那些年,为维持经营,我抵押了房子,连女儿出嫁置办嫁妆的钱都用了,真是愧对家人。”提起往事,魏老根这个铮铮铁汉红了眼圈。了解魏老根的人都知道,他做事经常是“赔钱赚吆喝”。2000多场免费演出,他都是自筹经费,就连参演人员的酬劳和交通费等也是魏老根自掏腰包。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一直以来,魏老根都注重发现、培养身边的才艺能人,鼓励他们走出家门、变为主角,并给予他们无条件的支持帮助,寻媒体拉赞助、牵线搭桥,十三狼、商芳会、王兴科、蔺志顺、杨秋霞、边超权等民俗艺人的背后都有他奔忙的身影。
魏老根说,毕竟一人之力太单薄,希望更多的人关注民俗,传扬民俗。“所有的文化起源都在民间,文化要为百姓服务,百姓能从中受益才是文化的价值所在,而民俗文化就是百姓们乐于接受、容易接受的。所以,保护民俗,就是保护家园与家国,我们要把它们传承发扬下去,这是我们老一辈留给子孙的一份乡愁。”(来源:三秦都市报、秦闻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