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杨七郎?我七哥的小老七?”老者精神一振,激动地问,话语中带着惊喜。
杨七郎这才发现,老者竟是八叔父高怀亮(杨衮义子杨继亮)的“马童”,父亲杨继业口中的义弟王源,激动得声音都哽咽了:“您是小老叔?”
不错,老者正是杨七郎的小老叔兼师父王源。这王源可不简单,火山王杨衮听了父亲“金刀银枪将”杨师厚“十二手绝命枪,最多只传给三个人”嘱咐的话后,传授了这十二手绝招的第三个人就是他。
王源与杨七郎是在什么情况下意外重逢,他传了什么武艺给杨七郎,他与杨七郎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杨衮、杨继业、杨六郎、杨宗保、穆桂英、花刀岳胜、打虎太保杨兴、杨五郎、烧火丫鬟杨排风、杜金娥、任金童、杨宗英、孟良、焦赞等等,这些在《杨家将》中如雷贯耳的名字,无一不是书中威名赫赫、骁勇善战的猛将。然而,若要将他们与“力杀四门”的杨七郎和扬威遂州城的王兰英这两位绝顶高手相比较,他们的武力值就要低太多了。
为何这么说呢?只因杨七郎与王兰英在杨家将故事中的表现,堪称惊世骇俗,犹如天神下凡般震撼人心!
杨七郎,杨家将中的铁血男儿,力大无穷,胆识过人。他为人好打抱不平,嫉恶如仇;在战场上犹如猛虎下山,即便是敌军如潮,杨七郎亦是浑然不惧,能以一己之力,扭转乾坤,其英勇之姿,令人叹为观止。在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役中,他手持丈八蛇矛枪,如入无人之境,一枪挑杀梁兴洲,三枪定南唐,特别是力杀四门之战,让他的威名,传遍四海,令敌人闻风丧胆,望风而逃。他的英勇,仿佛是天生的战神,无人能挡。
而扬威遂州城的巾帼英雄王兰英,同样是一位力可拔山、武艺超凡的绝世猛将。
王兰英是方外高人金刀圣母的高徒,智勇双全,刀法精湛,被誉为“女中豪杰”。在遂州城一战中,她大展神威,大刀左劈右扫,横扫千军,所到之处,犹如梨花暴雨,所向披靡。其英勇之姿,在评书中被描绘得栩栩如生,令人热血沸腾。她不仅武艺高强,更兼机智过人,战场上屡建奇功,即便是强敌环伺,她也能游刃有余,战无不胜!
有人问:既然杨七郎与王兰英都是《杨家将》中的猛将,那么他们谁更强呢?
这确实是一个难以轻易论断的问题。因为杨七郎与王兰英,一个出现在《杨家将》前半部分,一个出现在后半部分,两人之间根本连面都未曾见过,更别说他们之间有过较量了。不过,由于他们都是杨家将故事中的重要人物,都在杨家将的传奇故事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所以,若一定要将两人作一番比较的话,或许我们也能从评书故事之中去探寻一下他们之间微妙的差距。
力杀四门的杨七郎,为何那么厉害?且看王源传了他什么武艺
在幽暗深邃的天牢深处,杨七郎孤独地靠在石壁旁,眼神中却仍然未失平日的那份傲骨与不屈。因在擂台上失手劈死潘豹之事身陷囹圄,这让他心中愤懑难平,仿佛头被困的猛虎,时刻准备冲破牢笼,重获自由。
天牢四周的空气沉闷而压抑,唯有杨七郎心中的火焰,依旧熊熊燃烧,不曾熄灭。
一日,当杨七郎正闭目凝神,试图以内心的坚韧对抗外界的困顿时,一阵细微的咳嗽声打破了沉寂。
他循声望去,只见隔壁牢房内,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正蜷缩在角落,面容虽显苍老,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坚毅与智慧。
杨七郎心中一动,觉得这老者似曾相识,却又一时想不起究竟在何处见过。
“前辈,您可是身体不适?”杨七郎试探性地问道。
老者抬起头,目光如炬,仔细打量了杨七郎一番,忽地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你是七郎?我七哥继业兄的小老七?”说这话的时候,明显可以感觉他的精神比之前振作了许多。
杨七郎闻言,心中猛然一震,连忙仔细端详老者,这才发现老者竟然是自己的小老叔王源,瞬间恍如隔世,激动地道:“您是……小老叔王源?”
老者站起身来,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欣慰:“正是老夫。想不到在这暗无天日之地,还能与七郎你重逢。”
杨七郎确认老者就是自己的小老叔王源之后,往昔的记忆更是如潮水般涌来。
王源,那个一直跟随八叔高怀亮的“马僮”——父亲杨继业口中的义弟,爷爷火山王杨衮视为己出的养子,竟会在此处与自己重逢!
杨七郎从父亲杨继业的口中得知,爷爷杨衮在传枪的时候,十二手绝命枪只传给了三个半人,除了小老叔王源,另两个一个是儿子伯父杨继康,另一个是八叔父杨继亮(即后来的高怀亮)。至于另外的“半个人”则是好兄弟高君佩——高怀亮死后,其子高君佩曾到火塘寨向杨衮学枪,杨衮痛失义子,悲恸之下便破了例,教了高君佩三手绝命枪,高君佩凭此打败了罗英。
杨七郎想到此处,连忙凑近栏杆,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小老叔,真的是你!你怎么会在这里?”
王源苦笑,缓缓道出了这些年来的遭遇。原来,当年屡战屡胜的高怀亮当年因大意被罗英枪挑而死,作为高怀亮“马僮”他也因连带责任被关入天牢,这一关便是十几年。
杨七郎听后,更是愤慨不已,因此,他虽然身处绝境,依然想苦练枪法,以待来日重见天日,洗刷自己与小老叔王源的冤屈。
王源见此,心中欣慰更甚。他轻拍栏杆,语重心长地说:“七郎,你心中有火,这是好事。但切莫急躁,需知忍辱负重,方能成大器。我在这里十多年,早已看透世事无常,但心中那份正义之火,却从未熄灭。你年轻有为,未来定有无限可能,只是此刻,需学会韬光养晦。”
杨七郎闻言,眼中闪过坚定之色:“小老叔,你放心,七郎明白。我定会苦练枪法,以待时机。”说到这里,他仿佛想起了什么,于是,又道,“小老叔,我杨家枪法虽威震四方,但三十六路枪法中,我八兄弟都仅学了二十四路。听父亲说杨家枪还有传自罗家枪的‘一十二手绝命枪’只传给了伯父杨继康、叔父高怀亮和小老叔你三人。这是真的吗?”
“没错,这十二手绝命枪,乃是枪法中的精髓,也是最为凶险之招。你伯父杨继康负气出走,你叔父高怀亮因大意不幸捐躯,如今,会这‘一十二手绝命枪’的恐怕只有老夫了,你我有缘,我便将这绝命枪法悉数传授于你,希望你能将其发扬光大。”王源语气凝重,眼神中透露出对杨家枪法的无限敬仰与传承的决心。
杨七郎闻言,激动得几乎要跳起来,但在这狭窄的牢房中,他只能强压下内心的澎湃,恭敬地跪在栏杆前,眼中闪烁着渴望的光芒:“小老叔,请受七郎一拜!能得您亲自传授绝命枪法,是我杨七郎此生之大幸!”
王源见状,微微一笑,伸出长手扶起对面杨七郎:“好孩子,起来吧。这十二手绝命枪法虽好,但全都是狠招、杀招,所以需心性纯正、意志坚定之人方能驾驭。我看得出,你正是这样的人。”
自此,王源便开始在昏暗的牢房中,一招一式地教导杨七郎绝命枪法。尽管环境恶劣,但杨七郎学得极为认真,每一个动作都力求精准到位。而王源也毫不保留,将自己对枪法的理解与心得倾囊相授。这十二手绝命枪,果然犀利无比,每一招每一式都蕴含着无尽的杀伐之意,却又精妙绝伦,令人叹为观止。
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天牢中的时光仿佛被无限拉长。但在这漫长而幽暗的岁月里,杨七郎与王源却找到了新的寄托与希望。他们用心中的火焰,点燃了彼此的信念。
终于,在无数个日夜的努力后,杨七郎掌握了十二手绝命枪的精髓。他用天牢中的铁链为枪,挥“枪”如电,“枪尖”所指,无物不破。
王源看着杨七郎的成长,心中满是骄傲与满足,
一日,王源看了七郎的枪法后,心中赞叹不已,心道:“这些绝招,我练了十几年才领悟,他竟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完全掌握,真是世间罕见的武学奇才!”于是,他先是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还不忘语重心长地道:“七郎,你已尽得我真传。只盼你日后能以此枪法,为杨家将再创辉煌。”
杨七郎紧握“长枪”,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小老叔,你放心。我杨七郎定不负所望,他日重见天日之时,我定要用你所教的枪法,扬名立万!”
天牢之内,一对忘年之交紧紧相握,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与憧憬。而杨家枪法,也将在杨七郎的手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终于,杨七郎迎来了重获自由的那一天。他凭借十二手绝命枪,在战场上屡创壮举,三枪定南唐,每一枪都如同火山喷发,势不可挡,打得寿州大帅宋万不得不退兵;他马踏卢沟桥,枪挑梁兴洲,连闯辽军一十二道连营;特别是在幽州城外力杀四门之举,让他名震四方,成为了新一代的杨家将传奇。
金刀圣母的高徒王兰英有多厉害?
“你,可曾听闻过北汉王令公王怀之女,王兰英?”一位老者于篝火旁,神秘兮兮地向围坐的人们讲述着一段传奇。
“她?不就是那天波杨府中的‘丑夫人’之一嘛。”侠弟好奇地接话。
老者摇了摇头,眼中闪烁着奇异的光芒:“呵,丑?那只是世人的偏见罢了。你可知,她与杨六郎之间,有着怎样一段不解之缘?”
侠弟看了我一眼,道:“我不知,侠哥肯定知道,对不对?”
我点点头,我爱看杨家将以及与之相关的评书,自然是知道的。
老者见我点头,便让我说说我王兰英的故事。我看了大家一眼,见大家眼神中满含期待,便将自己所知娓娓道来……
王兰英,杨家将中的奇女子。她乃北汉王令公王怀之女,故又称“王怀女”,她与曾凤英、柴金屏三人是天波杨府中三位武艺超群的“丑夫人”。由于其父王怀曾与杨继业击手立誓,让她与杨六郎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段“指腹为婚”的誓言。
王兰英的童年,因父亲王怀遭奸人构陷离世而蒙上阴霾。但命运的波折并未击垮这位坚强的女子,反而在慧眼识珠的金刀圣母的慈悲指引之下,踏上了一条通往武艺巅峰的不凡之路。
那日,早已窥知王兰英与杨六郎宿缘的金刀圣母云游时,故意来到童山,见到王兰英正在拿着大刀练武。于是,她便在暗中观看。不多时,她已看出,王兰英骨骼清奇,实乃练武奇才。于是,她飘然现身,笑着对王兰英道:“姑娘,你骨骼清奇,乃练武奇才,可愿随我学艺?”
王兰英见来人气质非凡,不是常人,于是,心中一动,毅然点头。于是,在竹隐山那幽深的碧空洞中,她开始了日复一日的苦修。
“兰英,刀法需心随意动,力从地起,发于腰,达于梢!”金刀圣母言传身教,用心指点。
王兰英仔细聆听,用心观摹,练习的时候则挥汗如雨,每一刀都倾注全力。
王兰英日夜苦练,金刀圣母不仅传授她刀法,更赋予了她一身撼天动地的惊天神力。
如此这般,经过长时间的练习,王兰英的刀法已臻化境,每一式每一划,都仿佛能撕裂虚空,震撼天地。
后来,王兰英学有所成,便听了师父之命,回到了童山。
时光荏苒,受伤的战马将杨六郎引领至童山,命运的红线,终将这对有缘人紧紧缠绕。
面对貌“甚”惊人的王兰英,杨六郎初时吓了一大跳,所以当王老夫人让他们在山上完婚的时候,他以自己身为三关大元帅,不可轻率行事婉拒。
王老夫人见此,便让王兰英先随杨六郎返回宋营,一起共抗强敌。
回营途中,王兰英一马当先,大声喝道:“不怕死的辽贼,赶快过来送死,让你们见识见识我王兰英的厉害!”说着,舞动手中一把有半扇门板那么宽的合扇板门刀冲了过去,犹如蛟龙出海,所向披靡。辽军在她面前,犹如秋风扫落叶,溃不成军。
六郎在身后,望着眼前这位英姿飒爽的女子,心中敬意油然而生:“想不到王姑娘武艺如此之强,真是人不可貌相啊!”
及至遂州城一战,王兰英更是大放异彩。面对辽国兵马大元帅韩昌及其手下四大都督,她毫无惧色,拍马而出,誓要一展身手。
“一都督”仇朗自恃武艺高强,大声叫道:“哼,长得这么难看,也敢来与我辽人对战!”说着,挥动手中的狼牙棒,抢先出战。怎料王兰英武艺太强,他一招未出,便已命丧在她的合扇板门刀之下。
仇朗之弟“二都督”仇旺见此,悲愤交加,复仇心切,“哇哇”大哭着冲了过来,瞬间送了人头。
“三都督”龙路与“四都督”龙快见状,心生怯意,但军令难违,于是,互相对视之后,只能硬着头皮一起冲出,试图左右夹攻,以多胜少。
然而,王兰英的金刀如同闪电,左右横扫之间,便将他俩送下去与龙路、龙快凑一桌麻将去了。
韩昌目睹此景,心中暗自惊叹:“此女勇猛,非比寻常!”他暗忖,唯有亲自出马,方能一挫其锋芒。
“丑将,休要张狂,本帅来会你!”韩昌怒喝一声,钢叉在手,策马而出。
王兰英冷眸微眯,金刀一扬,“当”的一声巨响,韩昌手中一麻,钢叉差点脱手。
直到这时,韩昌这位曾两次在杨七郎力竭之时占得便宜胜过杨七郎和曾与杨六郎在黄土城打了三天三夜难分胜负的辽国文武双状元才知道,自己太小看王兰英了。这不,两骑相交,不到三个回合,他便被王兰英打落下马,险些丧命。
此战之后,韩昌不得不承认,王兰英这位看似不起眼的“丑姑娘”,实则拥有惊天动地的力量。也因此,此战之后,他便慢慢淡出了战场,后来甚至想要依靠天门阵的威力来与杨家将对抗。
王兰英每战必捷,威震四方。宋营之中,无人不对她刮目相看,敬佩之情更是溢于言表。后来,她还勇闯玉女阵,救出杨宗保、杨宗勉哥俩。最后,在攻打天门阵时,就连方外高人——海外教主金璧风的高徒颜荣老道也被她一刀斩杀。她之厉害,可想而知!
杨七郎和王兰英,谁更强?
杨七郎和王兰英,两人都是杨家将中的超一流高手,至于他们谁更强?这肯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如果你问我,我觉得还是王兰英更强一些。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杨家将的故事中,杨七郎虽然超强,但也只是宇文成都、罗成和岳云等人的级别,但王兰英作为杨家将中的武力天花板,从她的师父是金刀圣母就可以看出,她的级别是对标李元霸、李存孝的。所以,在设定上,她就是更强的存在。
再从具体的战绩来看,杨七郎作为七郎八虎兄弟中的佼佼者,无论是三枪定南唐之举,还是力杀四门,他的表现无疑是让人刮目相看的。但相比王兰英每战必捷和横刀扫落叶的表现,曾在力气用尽之时两次败给韩昌的杨七郎还是要显得稍稍逊色一些。
不过,如果单说勇猛,杨七郎的勇猛则绝不逊色于任何人,包括王兰英。正是因为他作战时的毫无所惧,让他在大家的心中地位非常高,很多人都说他是杨家将中的第一勇将。关于这一点,侠哥并不反对。因为,侠哥也喜欢杨七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