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有几百万军人,光荣地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的只有10个人!要想成为元帅,战功重要不重要?确实非常重要。
军中的军衔评选,战功是不得不看重的一点。但我们要注意的是,并非一定要亲自上场打仗,指挥千军万马,秋风扫落叶一样狂卷敌人,才叫立下战功。只要能够在军队,为军队打赢作出巨大贡献,就能称之战功。从事政工、后勤、情报,甚至医疗救助等工作,都能立下战功。
例如叶帅,虽然他在南昌起义的时候不直接带部队,但他任张发奎部队的参谋长,利用这个身份,劝阻张发奎“追剿”南昌起义部队,为南昌起义火种的留存,作出了巨大贡献,也算建军的初始性战功,这属于军中的深厚资历,后面评他为元帅,不过分。
我们可以说,立下战功,就会逐渐有资历,但有资历不代表一定会有战功。比如萧克、周士第也参加南昌起义,非常有资历,但后续因为在军功上不足,因此在军衔上没有更进一步。
但仔细观察历史,我们会发现一个奇特的历史现象:无论立下多大的战功,最高的军衔最多只能止步于大将。比如粟裕,粟裕以一己之力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进程,他的战功已然超过了很多元帅,然而,粟裕却只能评为大将。
因为成为元帅,最重要的不是战功,而是根据地的经营能力,这属于政治范畴的,对国家发展有长远意义的事情。
朱老总和林总协助毛主席经营了井冈山;
彭德怀元帅经营湘鄂赣苏区;
刘伯承元帅和聂荣臻元帅从太行山、五台山下来后,各自去开拓了冀南和冀东的革命根据地;
贺龙元帅在南昌起义后,创建湘鄂根据地,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又拉起了一支万余人的部队;
陈毅元帅在南方三年打游击,向江北发展,1940年在苏北开创了抗日根据地,一手创建了新四军;
罗荣桓元帅经营了山东革命根据地,后续又经营了东北;
徐向前经营鄂豫皖根据地,红四方面军最后发展成为10万人,抗日时期又开创冀南抗日根据地;
叶剑英元帅作为我军著名的军事谋略家,协助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领导建设根据地。
综上所述,十大元帅人人具备强大的根据地经营能力,他们对于党的贡献,主要不是打仗能力,而是根据地经营能力,因此,他们超越军事范畴,元帅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大将的全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这两者一个是国家层次,一个是军队层次,意义是截然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