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出没·重启未来》目前的累计票房为6.14亿,距《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的6.23亿仅有不足1000万差距,以当下的发展趋势来看,实现逆袭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预售票房成笑话

遥想春节档拉开序幕之前,《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是何等的意气风发,预售票房断层领先,如今拿下75亿票房的《哪吒之魔童闹海》也曾是手下败将,再回首已成笑话了。



其实个人当初就预测《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的最终票房会定格在4亿到6亿之间,现在看来尽管有一些误差,但基本上预测成功了。至于预测的根据,首先是基于肖战上一部主演的影片《诛仙I》,其最终票房为4.05亿,在此基础上给《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加了两亿的上浮空间,毕竟春节档的观影人流要更大一些。



其次真正的顶级制作不可能让肖战独挑大梁,一定会优先考虑主演过票房大卖影片的实力派演员,因此《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注定不会是顶级制作的大片,所以在春节档很难有所作为。上映前的声势浩大,只不过是粉丝在咬牙硬撑场面,上映后马上就原形毕露了。顶级制作不可能让肖战独挑大梁的原因,源于电影市场的受众群体的是广大普通观众,而非在饭圈之内争风吃醋的粉丝,两者在体量上有着鸿鹄与燕雀之别。此时影片的质量远远大于主演是谁,《哪吒之魔童闹海》便是最典型的例子,压根儿没有真人演员,但偏偏能够打破多项历史记录,成为华语影坛的NO.1。



电影二级市场

于是问题就来了,据说《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的成本至少5亿起步,以现在6亿左右的票房,片方顶多能拿走两亿,还有可能回本吗?



以局外人的认知,即便《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将来上线各大视频平台,包括进行海外发行,想要回本依旧难如登天。这个时候大家就有必要了解一下电影二级市场了,打一个比方好了,A影片的原始投资为1亿,原始投资片方为甲公司,甲公司会将拥有的A影片收益权进行分割出售,卖给乙、丙、丁等等,乙、丙、丁还有可能再次倒卖,上述一系列交易行为即电影二级市场。当然了,交易一定要有利可图,因此影片收益权势必会溢价销售,也就意味着投资A影片的甲公司,大概率在影片上映前已经回本了,甚至实现了盈利。乙、丙、丁能不能赚到钱,显然运气的成分更大一些,要是碰上了《哪吒之魔童闹海》,自然皆大欢喜,否则便是苦命的接盘侠。这样一来,A影片对外公布的投资金额就有可能是5亿、10亿……从而导致观众认为影片货不对版,质疑制作经费都花到哪里去了。



结语

《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是否存在类似的情况不好说,但在个人看来,制片方敢让肖战独挑大梁5亿制作成为的影片,不太可能是单纯的风险投资,理应事先有过精算才付诸行动。谁的钱都不是凭空而来,不太可能在明知道会亏本的情况下强行冒进,毕竟逐利是资本的天性。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