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旭莹和孩子在一起。 资料图片

北京市大兴区第七幼儿园园长赵旭莹正在撰写专著,作为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2—2025)(以下简称“双名计划”)成员,这是3年培养期内她要完成的任务之一。但她想做的远不止此。她希望依托“双名计划”,真正把幼儿园的研究做起来,把孩子培养好,同时让自己的研究造福更多幼儿园、教师、孩子。

工作近30年,从区骨干到市骨干,再到大兴区幼教系统第一位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又到如今的“双名计划”成员,赵旭莹的信仰是绝不“躺平”。

她的经历,很契合一个词——步履不停。

穿越迷雾

“那个孩子平常挺好动的,有一天,他忽然安静下来,搬把小椅子一直坐在太阳下。老师没有打扰他,后来分享时他说:‘我裤子湿了,在太阳下面晒裤子呢。’”

“蚂蚁总是集体运东西,孩子们给它起名叫‘团结虫’。另外一种虫子往前爬的时候,总会躬起身子,孩子们叫它‘谦虚虫’。”

采访进行了一个多小时,记者脑海中浮现的全是一个个活泼的儿童形象和他们的奇思妙想。当问及作为管理者,为什么会记得这么多关于孩子的精彩瞬间时,赵旭莹说:“我喜欢观察孩子、观察活动,看老师能不能给孩子自主思考的空间。”

“给孩子自主思考的空间”,这是赵旭莹的教育主张,也源自她曾经穿过“迷雾”后的顿悟。

1996年,赵旭莹从北京幼儿师范学校(今并入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毕业后进入大兴区第四幼儿园工作。差不多到带班第5年时,她越来越感到“不对劲”。

那时,作为教师,赵旭莹每天要做很多操作材料,再用这些材料教给孩子一些知识。比如剪漂亮的小鸡、小熊形象,用它们教孩子数的分解组合。她发现,孩子也能记住,但如果不重复强化,很快就忘了。而且,教师教得越多,孩子头脑越混乱。

这样的状态困惑了赵旭莹好几年,有一天,她忽然想:能不能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呢?一次美术活动,她放弃了原本“依葫芦画瓢”的方法,把孩子带到幼儿园的小花园里,让他们自由写生。她惊讶地发现,孩子们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眼睛放光,拉都拉不回来。那一刻,赵旭莹终于找到了“不对劲”的原因:机械灌输不适合幼儿园孩子,也不符合他们的学习规律,在开放的环境中自主探索才是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

从此,赵旭莹改变了教学方式,鼓励孩子主动探索,不要求整齐划一。她终于从“迷雾”中突围,找到了舒适的教育路径。后来,她又提出“探究式学习”,这也成了她后来持续研究的幼儿学习方法。

勇于放手

2019年,赵旭莹利用去异地学习的机会,深度观摩了一所幼儿园。在那所园,她发现,教师每投放一种材料,其背后都指向一个明确的幼儿发展目标。而且,赵旭莹看到,教师真正表现出了对孩子的放手与尊重。孩子会自主记录活动与探究的过程,教师再通过倾听,把他们的想法与表征在环境中呈现出来。

自2006年调入大兴七幼后,赵旭莹带着教师们进行了多年的自然探究园本课程建设。但在外地幼儿园里观摩到的情景,深深地触动了她,她开始真正关注自主游戏对孩子的价值。随后,幼儿园改造了户外游戏场地,给孩子更多自主探索空间。随着《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的颁布,赵旭莹与教师们进一步放手,甚至主动放弃了原本成熟的课程实施思路,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渗透自主的理念。

放手游戏,给孩子更多空间的同时,赵旭莹也在放手教师。

在研究自主游戏时,教师们有些困惑:既然要放手,那游戏开始前,究竟要不要引导孩子做计划?有教师认为需要,有教师认为不需要。赵旭莹并不给出结论,而是让教师们自主讨论,并在实践中检验。一段时间后,教师们一致认为,还是需要做计划,因为做计划的能力是孩子未来生活中需要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

在大兴七幼,户外游戏是混龄的,在实践中教师们创造性地提出了“双计划”与“双回顾”。游戏开始前,班级教师通过谈话,了解每个孩子的游戏计划。进入游戏区后,每个游戏区的教师还会简单与孩子聊一下他们想怎样玩。游戏结束,除了孩子的游戏回顾,每个游戏区的教师也会进行回顾。这样一来,教师对孩子的了解就更深入了。

这几年,赵旭莹一步步松绑了幼儿园的课程,同时也松绑了教师。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下,教师不断被赋能,他们参与游戏研究、儿童研究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

成为榜样

在外人看来,赵旭莹简直“开挂”了,各种荣誉接连不断……但于赵旭莹而言,一方面,这是她性格使然,她绝不允许自己停下来;另一方面,她希望给老师们当榜样。

赵旭莹的办公室有一个很大的书架,装满了书,涉及儿童心理学、幼儿园游戏、课程、管理等方方面面,它们可谓赵旭莹的“武功秘籍”。一直以来,赵旭莹对自己都有一个要求:要专业过硬,尽量别被老师们问住。所以这些年,她一直冲在团队最前面,不断看书、学习,研究课程、孩子。而且,她把困惑、问题,变成了研究课题,而这些最后都水到渠成地产出了成果。

2019年6月,教育部公布当年度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立项名单,幼儿园仅有两项,大兴七幼居其一。

曾有一位教师对赵旭莹说:“赵老师,我就想成为你这样的人。”这些年,这句话一直鼓励也鞭策着赵旭莹,永不止步。

赵旭莹看起来是一个情绪非常稳定的人,但只有她清楚,作为一个集团园园长,当琐碎的事情挤在一起的时候,她也会感到焦虑。但她有自我调剂的方法。她喜欢躲在家里,弹弹古筝,看看书,或者下个厨,焦虑情绪就过去了。幼儿园教师多、人际关系复杂,她总能冷静客观地熨平他们内心的褶皱,把他们拉到专业发展的轨道上,让每个人都成为更好的自己。

30多年前,喜爱孩子的赵旭莹,欢欣鼓舞地选择了幼师专业,在幼儿园开始了美好的职业生涯。如今,她希望抓紧时间,扎扎实实做研究,造福更多孩子,让职业生涯能圆满收尾。

《中国教育报》2025年02月09日 第01版

作者:本报记者 赵彩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