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万象更新。2月5日,春节后的首个工作日,多省份召开2025年“新春第一会”。各地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明确全年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为新一年高质量发展谋篇布局。今年,创新发展、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等,成为各地“新春第一会”的关键词。

  安徽:锚定科技先行

  安徽在“新春第一会”上提出,要锚定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以下简称“三地一区”)的战略定位,坚持科技打头阵、下好创新先手棋,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

  会上,安徽省委主要负责同志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上,安徽加快打造“三地一区”最大的变量就是创新,最关键的着力点就是新质生产力,必须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抢占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要强化高质量科技供给,在抢占科技制高点上奋勇争先,在有效化解“卡脖子”难题上担当作为,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上闯出新路,不断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要推动高效能产业创新,扎实推进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未来产业培育壮大工程,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着力构建体现安徽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培育高质量经营主体,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实施制造业优质企业成长计划,加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要营造高水平创新生态,夯实人才智力支撑,用好金融源头活水,畅通体制机制堵点,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数据显示,安徽2024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50625亿元,同比增长5.8%,经济运行逐季向好、结构向新向优,主要指标增速快于全国、领先中部地区和长三角地区。

  合肥市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数据显示,合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56%,居全国前列。2024年GDP增长6.1%。大科学装置集聚度全国领先,全国重点实验室数量翻番,新型研发机构转化设立企业数量年均增长1倍以上。

  合肥市市长罗云峰在会上表示,下一步,合肥将认真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强化省会担当,勇于创先争优,努力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走在前列,在全省高质量发展中勇挑大梁。(经济日报记者 梁 睿)

  湖北:加快建成支点

  2月5日,湖北省举行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推进大会,强化支点意识、凝聚发展共识,对“什么是支点、怎样建支点”进行了更深入的部署。

  据悉,湖北以2030年和2035年为时间节点,作出了支点建设分“两步走”的安排,提出“一年开新局、五年大变化、十年结硕果”,将重点实施能级跨越、科创引领、产业倍增、枢纽提能、美丽湖北、文化创新和区域联动“七大战略”。

  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吴祖云表示,今年将为湖北高质量发展做好要素服务,计划保障用地45万亩,让好项目大项目“应保尽保,快速落地”。同时,严守“三区三线”,确保不突破6925万亩耕地、595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和3.73万平方公里的生态保护红线。推动找矿开发实现新突破,让地下宝藏早日绿色亮相。推动基于通导遥一体的“东方慧眼”空天项目,抢占数字经济、绿色转型和时空信息示范应用高地。

  湖北是科教和人力资源大省。湖北省人社厅党组书记、厅长李述永说,人社厅将面向全省1000多万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推进以乡情为纽带的返乡创业,以回乡促创业、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增收;实施博士后人才倍增计划,支持高校院所和企业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培训围着产业转,聚焦重点产业实施差异化培训补贴政策,构建“产训评用”一体的企业技能生态链;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稳定就业,实施社保高质量扩面提质行动。

  湖北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龙小红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抬升发展标杆,奋力实现消费、外贸、外资等各项指标跨越进位。商务厅要打好消费提振、外贸稳量提质、稳外资及招商引资、开放枢纽功能提升四大攻坚战,深化内外贸一体化改革,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实施湖北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打造新时代“九州通衢”“九州通商”“九州通融”。(经济日报记者 董庆森 柳 洁)

  山东:改革破解问题

  山东的“新春第一会”把主题聚焦在“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动员全省上下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使命担当。会议强调,深化改革创新是做好山东各项工作的“关键一招”。要通过标志性改革创新举措,塑造山东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

  作为国资国企大省,山东省属国资国企的体量规模和发展质效连续创历史新高,稳居全国前列。然而,改革不深入、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山东省国资委主任满慎刚表示,新的一年山东将锚定“走在前、挑大梁”目标,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完善治理体系、降本提质增效、优化布局结构等方面深化改革创新,不断增强省属企业的核心功能和核心竞争力。

  在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方面,山东高速集团实现了高速公路异常事件应急响应时间和事故处置时长的显著缩短。目前,该集团运营管理的高速公路里程达9070公里,居全国同行业首位。山东高速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其峰表示,将不断增强高速公路运营这一核心功能,持续提升“管、养、运、服”核心竞争力,擦亮“山高·行”服务品牌。

  在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领域,山东也迈出了重要一步。2024年,山东允许民营资本进入核电领域,让民营企业信心倍增。山东魏桥创业集团董事长张波表示,此举体现了对民营企业的重视、信任与支持,将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提升民营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在营商环境改革方面,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推动由解决“一个问题”向解决“一类问题”转变。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审批服务部部长孙学江介绍,自“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升级提质以来,累计为企业提供集成办服务950余次,解决问题1000余个。

  山东省民政厅厅长庄严表示,今年将坚持问题导向抓改革,重点解决养老服务领域资金、人才、融合和数据等难题。(经济日报记者 王金虎)

  上海:提升企业感受

  上海“新春第一会”发布《上海市聚焦提升企业感受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即上海优化营商环境8.0版行动方案,旨在全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方案涉及五方面共58项举措,其中6条直接针对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严格规范涉企案件办理等企业关切的问题。上海市发展改革委营商环境建设处副处长孔媛表示,《行动方案》首次将“提升企业感受”写入标题,充分体现了上海对企业需求的关注和重视。

  在优化营商环境过程中,上海各区迅速响应,纷纷出实招、亮新招。黄浦区推出“无感监管”试点楼宇项目,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监管与服务的精准度和实时性,真正做到“无事不扰、有事必应”。

  普陀区启动服务企业PLUS行动计划,推动惠企政策和为企服务“免申即享、直达快享”。上海市普陀区委书记胡广杰表示,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通过强化“组织链”,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服务链深度融合。

  上海不仅要做“金牌店小二”,还要成为企业“最佳合伙人”。浦东新区2025年抓投资优环境促发展大会上,卡尔蔡司中国区首席运营官谢磊表示,蔡司中国将在上海自贸试验区购地自建中国区总部综合园区,总投资额超6亿元。

  吉利德公司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金方千也对浦东新区的营商环境表示高度认可,并坚定了公司继续扩大投入的信心。

  此外,8.0版行动方案还首次将“夯实营商基层基础”作为单独任务板块列出,支持各区结合自身产业特色、企业需求,创建“一区一品”“一街一品”“一镇一品”。宝山区成立区级招商服务一体化中心,探索实体化运作。“将服务触角延伸至基层,尽早发现更多个案,归结出更多共性问题,推动工作流程、体制机制优化完善。”上海市宝山区科创委(投促办)副主任陈怿捷说。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陈彦峰表示,希望通过努力,让在上海这座城市工作、生活的人有预期、可信赖、受尊重,同时也期待在上海,企业因城市而骄傲,城市因企业而荣光。(经济日报记者 李治国 唐一路)

  辽宁:强化法治保障

  2月5日,辽宁优化营商环境暨三年行动决胜之年动员大会在沈阳举行,优化营商环境已连续两年成为辽宁“新春第一会”的主题。

  尽管辽宁在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政府职能部门与企业家面对面征求意见时,仍发现一些亟待解决的深层次问题。辽宁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在与企业家座谈时强调,改善营商环境需要持续“破冰”除障,强化法治保障,并持之以恒地推进。

  辽宁“新春第一会”作出了一系列部署: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强化法治建设和优化公共服务;推出一批具有辽宁特色的改革举措和经验成果,以改革“硬举措”优化“软环境”、激发新活力;深化“三企联动”“三资齐抓”,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支持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提升能级。继去年开展“我陪群众走流程”“政务服务体验员”活动后,今年辽宁各级领导干部和体验员将继续深入一线,以普通群众身份体验办事流程,推动问题发现和解决。

  会上,辽宁省委书记、辽宁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郝鹏强调,对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发现一起、处理一起,绝不手软、绝不姑息!让各类经营主体在辽宁拥有“如鱼得水”的获得感、“如沐春风”的礼遇感、“如鸟归巢”的归属感。

  这一表态引发了与会企业家的强烈共鸣。辽宁奥克集团董事局主席朱建民表示,他感受到了辽宁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和魄力。这就是民营企业在辽宁发展的最大机遇、最大底气。

  辽宁省数据局(省营商局)局长艾红锷表示,今年辽宁将以降低经营主体成本、提升效率为目标,持续深化“综合窗口”等领域改革,开展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等专项行动,着力解决企业群众反映集中的瓶颈问题,不断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同时,进一步提升数据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质效。

  作为辽宁优化营商环境的标杆城市,沈阳市和大连市已出台营商环境质量提升行动计划。着力解难点、破堵点,进一步降低经营主体综合成本,以政务诚信带动商务诚信。(经济日报记者 孙潜彤)

  海南:壮大人才队伍

  2月5日,海南省在海口市召开“新春第一会”——海南省人才大会,旨在汇聚四方英才,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会上,海南省发布了《海南自由贸易港人才荟萃之岛建设方案》等重要文件。方案聚焦“4+3+3”海南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和“五向图强”战略,旨在充分发挥海南的资源禀赋优势和开放政策制度优势,强化吸引集聚人才的平台载体建设,全方位引进、培养、用好人才,进一步壮大人才队伍、优化人才结构,推动海南建成人才荟萃之岛。

  海南省委书记冯飞在会上强调,人才是影响自由贸易港建设和海南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当前,海南正举全省之力决战封关运作“一号工程”,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望人才,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有条件为人才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全省各级各部门要精准把握人才工作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性地位,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人才“引育用”并重,推动全省人才工作取得更大突破。

  据悉,海南省将聚焦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加快培养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构建更加开放的引才机制,优化升级引才政策,创建更多国际人才交流合作平台,加快汇聚全球智慧资源和人才资源。用好用活各类人才,系统谋划人才队伍及高能级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引导各类人才提升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同时,深入细致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强化党管人才责任,营造尊才、爱才、重才的良好人才环境。 (经济日报记者 王 伟 潘世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