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临港区以近零碳园区建设为抓手,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绿”风拂临港 发展探新路

2月5日召开的全省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要深化能源转型改革,健全新能源供给体系、新能源消纳体系、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体系,加快打造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示范区。威海争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先锋,2024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等指标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生态质量指数全省最优。

在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23年绿色低碳典型案例获选名单中,威海临港区近零碳园区作为全省唯一典型上榜。数据显示,园区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在2023年下降26.2%的基础上,2024年再降3.4%。威海临港区以近零碳园区建设为抓手,协同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蹚出了一条“绿”风拂面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重塑绿色产业体系

“市面上的防锈剂氯离子含量大多控制在200-300ppm,而我们的防锈剂氯离子含量降低至60-80ppm,能大大提升客户产品的附加值和使用期限。”近日,在好林(威海)新材料有限公司中央控制室,公司董事长蒲延介绍。

在他身后的智能监控平台上,实时传输着反应釜的调试数据,原料准备阶段、反应阶段、洗涤阶段等自动化工序正在有序进行。这套全球先进的自动化反应装置,能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能耗回收率达70%以上。


好林(威海)新材料有限公司中央控制室的智能监控平台上,实时传输着反应釜的调试数据。

“含绿量”提升了好林新材料的市场竞争力,这也是临港区重塑“绿色”产业体系结出的硕果。临港区通过全力打造新材料、新能源及装备、数字经济等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努力为产业减“重”、为发展添“金”。临港区对新招引项目严把“入口”关,严格开展环评、节能审查、安全评价等工作,近两年引进100余个产业项目,无一属于高耗能、高污染行业。

建设近零碳园区以来,临港区在聚焦高端化、绿色化、集群化,抢抓新风口新赛道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积极推动园区内企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截至目前,全区50%的规上工业企业启动实施了技改膨胀项目,打造“绿色工厂”、“零碳工厂”20个。

打造绿色应用场景

光伏板上,太阳能正转化为清洁电能;光伏板下,茶树、菌菇等有机农作物茁壮生长。临港区上善堂现代农业观光产业园的有机智慧茶棚,形成了“光农互补”的发展模式。

记者看到,基地内槠叶齐、金萱等茶树植株长势良好。“光伏板下种的茶品质更高。”产业园负责人张春峰有着多年种茶经验,“茶树耐弱光,光伏板避免了阳光直晒,减少水分蒸发,在夏季起到一定的遮荫作用;而在冬季,光伏板具备一定的保温效果,增强了茶叶的抗灾能力。”整个园区的光伏板一年能产生5000多万千瓦时的电量,探索出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共生新路径。


临港区上善堂现代农业观光产业园的有机智慧茶棚,形成了“光农互补”的发展模式。

眼下,临港区通过提升光伏、风电等绿色能源的供给比例,形成清洁、稳定、高效的新型绿色能源体系,打造出丰富多样的“绿色”应用场景。

针对碳纤维产业高耗能的特点,临港区探索打造威海碳纤维产业园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项目,通过光伏、风电、储能、调控的协同发力,每年可向区域内企业供应绿电4.49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6.86万吨,可节约企业用电成本1.37亿元。

临港区还在完善零碳交通服务设施、加速零碳建筑推广等方面发力。通过在辖区关键节点增设充电桩600处,临港区实现中心城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服务半径小于5公里;成立威海格林堡绿色建设研究院,加快建设一批民宿、中小学、厂房等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样板。

做好绿色金融文章

“前段时间,我们接到了1500多台房车的出口订单,正在加紧生产。”蓝际智能装备(威海)有限公司行政总监刘玉杰介绍,这笔国际大单的“敲门砖”是一份碳足迹评价报告。

碳足迹评价报告记录了产品从生产到报废全过程的碳排放量。对于蓝际智能这样的整车企业而言,每辆车大大小小2000多个零部件的碳排放情况都需要统计出来,计算量庞大,目前国内提供该服务的企业较少,蓝际智能想拿到报告,至少要等3个月。为了更好服务本地企业,临港区与在“双碳领域”深耕多年的技河钢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打造区域性碳金融公共服务平台,企业只需要在平台上填入能源消耗量等关键数据,几分钟后就能拿到结果。


临港区打造区域性碳金融公共服务平台,企业只需要在平台上填入能源消耗量等关键数据,几分钟后就能拿到结果。

如今,临港区碳金融公共服务平台已拥有大量企事业单位减排数据,吸引了40多家金融机构常驻,为企业提供绿色金融服务。

聚焦把无形的碳资产转换为有形的碳财富,临港区还建立健全双碳管理公共服务体系,对全区296平方公里陆域碳汇量和工业减排量进行初步测算,全部纳入临港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

“临港区将继续以零碳园区建设为主线,打造绿色低碳之城;以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引领,打造现代产业之城;以增进民生福祉为根本,打造精致幸福之城。通过坚持生态托底、品质优先、品牌引领的绿色低碳发展策略,让绿色低碳成为临港区最鲜明的发展底色。”临港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宫本杲说。


(大众新闻记者 胡伟 郑莉 通讯员 丛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