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崟欣
算上今年,上海老人陈榴芬已经在向阳院过了8个春节。
这个被她称作“小家”的养老院,地处上海市徐汇区田林街道。火红的福字、春联、灯笼点缀着院内公共空间,年味十足。
1307号房就是陈榴芬的“小家”。一人一间,干净整洁。“冰箱、彩电都有,可不就是一个缩小版的家?”陈榴芬说。
有家的陈设,更有家的温馨。陈榴芬穿一件红毛衣,坐在桌前,用平板电脑点下周的菜。
陈榴芬血糖高,系统里的一些菜品被自动剔除——依据是陈榴芬的健康档案。这样的健康档案,向阳院里每位老人都有。
“我们根据每位老人的健康状况与个性化诉求定制服务档案,让老人感到被重视、有温度。”上海向阳院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汤钧说。
感到温暖的,远不止院内的100多名老人。
下午3点40分,徐汇区乐山大厦葛大爷的家中,向阳院护理员张二召准时赶到。翻身、洗澡、穿衣……过年这几天,张二召每天都来。“在家也能享受养老院的专业服务了。”葛大爷的老伴郑阿姨说。
上海老龄化程度高,部分老人不愿去养老院,又缺乏居家养老专业力量,怎么办?上海鼓励养老机构将服务向居家延伸。2023年,向阳院被确立为徐汇区首批家庭照护床位服务项目定点机构,以点带面,辐射社区。
张二召手机上发来下一家的服务内容提示。服务内容从哪来?答案还是健康档案。向阳院提供服务的居家养老老人,同样拥有定制化档案。
目前,向阳院的服务范围覆盖徐汇区近50个社区,院外累计服务超300人。“我们希望打造院内院外一体化服务,让老人们无论在养老院还是在家,都能拥有幸福晚年。”汤钧说。
下午活动时间,向阳院内,老人们下棋聊天;院外,护理员们忙碌着,将陪伴与照护带去老人家中。室外寒冷,一个个“向阳院”里,却格外温暖。
《 人民日报 》( 2025年02月09日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