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平衡好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是基础教育中永恒的话热点话题。山东一名家长在社交平台晒出儿子的阅读记录本:三年级学生一年读完572本课外书,这意味着他平均每天要读完1.5本书,看似夸张到不符合生活实际的数据,却让该小学生在学校斩获了奖项。
可阅读不是竞赛,读书的数量不等于阅读的质量,这种"量化阅读"非但不会帮助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还会成为孩子们新的课业负担,这就是素质教育极端化的典型。
这一现象在基础教育中普遍存在,最令家长们猝不及防的是,这种素质教育极端化的模式,往往带有一定的欺骗性,被蒙蔽的家长很难看清现实。一名小学老师布置了一篇题为《自画像》的作文。一名女生不按常理出牌,直接在作文纸上画了一幅画像。
女同学作文《自画像》走红,老师没有勇气看完:0分!撕掉重写!
这个举动让语文老师很头疼,一方面,素质教育的确提倡创新思维,但基本的写作要求还是要遵守的,可如何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把握好这个“度”,成了困扰老师的难题——追求创新,学生容易偏离基本要求;强调规范,又可能扼杀创造力。
纠结之后,女老师还是决定,给了女同学0分,并且要求她撕掉重写,不仅因为女同学的作文没有严格遵守写作要求,更因为女同学的作文实在是太自恋了,让老师都没有勇气看完。
同样是自命题作文,有的学生因为过于自恋无视写作规则,被老师判了0分,而有的同学不仅能得到不错的分数,还能成为范文被老师当众表扬,对比之下就能看出,二者的水平差距。
作文不仅让学生感到头疼,就连家长也非常困惑,究竟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分数呢?近年来小学生作文平均分在持续下降,事实证明很多学生作文分数低,不是因为没有想法,而是不懂得如何用文字表达。
有些家长找不到问题的关键,盲目地加大学生的补课量,结果钱花了、分数却没提高,学生的负担反而更重了。目前全国小学生课外补习比例达到65%。其中,作文补习班占据很大比重。
家长想提高学生的写作分数,关键在于做好以下几点:
家长们花重金请写作老师,希望提高孩子的写作水平,但事实证明,很多家长觉得多读书就能提高写作水平,这种想法过于简单。写作需要系统训练,光靠读书是不够的。
因此对于小学生的家长们来说,想提高学生的作文分数,首先还是要对阅读和写作有一个正确的理解。阅读和写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小学阶段最重要的是培养兴趣,而不是追求数量,学生的优秀作文往往来自真实的生活体验和独特的思考因此建议小学生每周读1-2本优质读物,认真思考和消化,最好能做到“学以致用”。
这已经是在学生完成学校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能做到的最佳状态了,对比之下,可想而知“三年级学生一年读完572本课外书”是多么荒诞的现象。
教育不能简单地追求表面数据,无论是阅读量还是作文创新,都需要回归教育的本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家长们面对学生的教育问题,应该端正态度,不要走极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本身就不是对立的,素质教育不是放任,应试教育也不是束缚,二者的结合点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而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找到平衡点,既要保证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育的发展伴随着变化和挑战,家长们需要调整好心态,既不能盲目跟风,也不必固守成规,找到适合孩子的学习方法,才是教育的真谛。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