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不懂事的年纪,我们面对的是应试教育,这遭到了很多孩子的吐槽,他们认为应试教育通过考试选拔人才,说白了就是死记硬背,这其实消磨了一个人的灵气和创造能力。可是以成年人的视角来看,对于大多数家境普通的孩子来说,我们真的应该感谢应试教育,起码它提供了一个完全公开公平的机会,让我们能够通过高考考上大学。

如果让一个满身天赋的孩子流落到最贫穷、父母最不懂得教育的家庭,且没有应试教育作为托底,那这反而是一种残忍的浪费。一些学生的作文反映了这个道理。



初中女生上交“无字作文”,老师却给了满分:她最懂出题人的用意!

作文或许是我们所有科目考试题中最能让大家发挥的部分了,它可以通过适当的创新和灵感,以发散性思维解决问题。笔者曾看过这样一篇作文,一位初中女生的命题作文是“自画像”,她写的是一篇图文并茂的文章。

不仅用文字描述了自己的长相,还把自己的画像画了上去。这篇创新作文却并未得到老师的认可,老师给了0分,认为她太自恋,让她撕了重写。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很多孩子并不缺乏天赋,每个人都有各自擅长的科目和领域。



但如果没有老师进行合理引导,不接受义务教育,那么即便做出了创新的东西,在别人眼中也可能是无用的,或者是过犹不及的,对考大学也没什么益处。还有的同学在写作文时偷偷夹带了一点私货。

比如写最崇拜的人,很多人可能会认为会写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但这位同学写的却是自己喜欢的偶像肖战。不过由于他写得很不错,外貌描写运用了好词好句,老师同样给了高分。



作文的这种创意也带来了一定的争议。比如有一篇初中作文要求学生围绕“勇敢”这一主题写一篇构思新颖的文章。很多同学只注意到命题中“勇敢”二字,认为只要规规矩矩写一篇不跑题的作文,肯定能得个40多分,可没想到老师给全班唯一一个满分的,竟然是一位交了空白卷的女同学。



不过运用创新思维要分场合,在大型考试中还是应谨慎对待

老师认为这位女同学是唯一抓住出题人意图的人,因为出题人的要求是构思新颖、让人耳目一新。那么勇敢地交了白卷,这是否算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呢?所以老师给她满分。

很多学生的创新思维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冒险行为,毕竟谁也不是批卷老师肚子里的蛔虫,不清楚自己所谓的创新标准能否得到老师的认同。尤其是在面临大型考试时,交白卷并非体现知识和能力的恰当方式,确实会引起老师的诸多误解。



此前有个例子,一位高考学子带着叛逆心态,觉得高考磨灭了他的天赋,于是故意写了一篇要求老师给零分的高考作文。那次他虽在网络上一时名声大噪,但仍未考上心仪的高校,无奈只能复读,此后过上了相对平庸的生活。

这表明在大型考试机会仅有一次的情况下,一定要稳健前行,而不应冒险行事。笔者认为上大学才是真正开始运用发散性思维的时候,然而不少学生在初中、高中时压抑太久,似乎主动放弃了自身的这种创造力。



到了大学想要重新拾起,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不过不要灰心,要对自己抱有一定的期望。大学相对宽松的环境会让很多金子发光。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