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上台后,风风火火搞了一堆变革,有些政令看似雷厉风行,实则跟玩似的。
比如,特朗普之前宣布对华商品加征10%的关税,并取消针对价值低于800美元进口商品的“最低限度”免税门槛,从2月4日生效。
在此之前,从中国发往美国的跨境电商快递包裹,只要货值低于800美元,一律都是免税的。
但特朗普认为,中国的电商企业一直利用这个规避关税,于是他决定把这个政策取消,以打击中国。
在特朗普的政令下,美国邮政2月4日发布通知称,暂停接收来自中国邮政和(中国)香港邮政的入境包裹。但仅在一天后(5日),美国邮政就撤回了该通知。
2月7日,特朗普又签署行政令,恢复了针对中国小包裹的“最低限度”免税门槛。
短短两三天,特朗普对跨境包裹收税的政令,就胎死腹中,究竟发生了什么,让特朗普朝令夕改?
是中国政府和跨境电商平台的抗议起了作用吗?显然不是。
根本的原因是,特朗普的这个政令,让美国自己遇到了大麻烦。
根据官方数据,美国每年有超过13亿个申请免税的小包裹入境,来自中国的占80%,每年超过10亿个,换算下来,每天就要收300万个包裹。
过去因为对小包裹是免税,所以这些包裹到了美国海关,走“无申报通道”秒过。
现在懂王突然要对小包裹加税,那就麻烦多了,海关要核对包裹货值,然后给收件人寄账单,包括加征税额多少,以及人工处理这些事务所产生的人工费多少。
这一系列操作下来,相比过去包裹免税秒过,工作量激增何止十倍。而另一边,特朗普还在搞大裁员,闹得人心惶惶,于是美国海关口岸短时间内就堆积了大量包裹。
然后美国海关和物流公司紧急开会,讨论如何消化每天300万个包裹,最终讨论的结果就是,根本搞不定。
特朗普突然砍掉了小包裹免税政策,而海关根本没有完整的的对策和系统支撑,结果就是包裹爆仓、系统崩溃、清关大排长龙……
于是特朗普不得不再赶紧恢复免税,否则整个美国海关和物流系统都可能直接瘫痪。
几天时间,懂王被自己的朝令夕改啪啪打脸。
其实,如果关注特朗普上台后的一系骚操作,就不会觉得太意外。
特朗普之前说上任后24小时解决俄乌战争,现在不提了。
特朗普信誓旦旦说对加拿大墨西哥加税25%,没几天就又不加了。
特朗普前脚刚说要“清空并接管加沙地带”,白宫后脚就收回了特朗普关于加沙的几项声明。
在特朗普的要求下,美国刚退出世卫组织没几天,特朗普又说,他考虑重新加入世界卫生组织。
特朗普发布行政令,就像是闹着玩一样,一拍脑袋就是一个主意,就发布一个行政令,根本就没有考虑具体的执行与可行性。
只能说特朗普太抽象,组的班子太草台。
在我们这里,发布行政令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发布前肯定要做大量调研,制定可行性报告,各种政策、资金配套,发布后各种检查、监督、考核,务必达到目标。
一些需要基层执行的命令也不要上来就直接给到基层,而是先让负责这事的中层给个可行的操作流程,然后连目标带流程一齐发下去,这样才能显得你枪法准。
就懂王对包裹征税这事,以快递第一大国东大做对比。
我们海关规定的更加严格,免税额度比美国还低,人力比美国海关充足的多,实际执行上也只是抽检,大量入境快递都不需要开箱检查,也没有能力逐个检查物品价值。
而懂王竟然要对所有入境包裹征税,如果海关坚持执行,那就会出现一个奇观,就是多征的税,还不够付新增的海关员工工资……
特朗普这次折腾,就是典型的“决策过程没有一线人员参与”,他一个人在办公室拍脑袋,结果下了个根本无法实现的目标。
另一个更大的问题是,当特朗普的政令出现问题后,没有人出来为他擦屁股。
事实上,做领导的很难了解到所有的细节,对于政策效果预估得不到位是很正常的,这时候往往就需要下属给领导擦屁股,或者说从执行层面去重新解读政令,这样才能保证政令不会出大问题。
正因为上层领导与下层执行部门的理解是有偏差的,往好了说就是给领导擦屁股,往坏了说就是阳奉阴违,这层关系是很难说得清的,也不能说得太清,是一种模糊的艺术。
之所以现在没有人给特朗普擦屁股,主要是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特朗普正在搞中央集权,对政府部门内部大搞清算,这个时候下面的人都战战兢兢,他们是宁愿干不好,也不愿意是因为自己自作主张而被人抓到把柄。
比如,马斯克的DOGE雷厉风行,把下面的人都吓傻了,脑子不会动了,只会上面说什么他们就做什么,于是就一点转圜的余地都不留了。
另一方面,是现在美国财政问题非常严峻,再加上DOGE正在效率审查,对于这些执行上的缓冲措施会表现出高度厌恶,结果就是下面即使想留一点余地都做不到。
当下面完全听从特朗普的指示的时候,那么犯了什么错就都是特朗普的责任了,没有人会给他擦屁股了。
本来现在美国的情况就是非常地糟,基本已经没有什么犯错的空间了,谁上来干都是一样的难办。
而特朗普却偏偏选择在这种环境下搞中央集权,把所有责任都背到自己身上了,就如同在下坡路还猛踩油门,那翻车自然就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