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的寒风裹挟着归心,春运的人潮涌动着乡愁。在江西靖安高速收费站路口,一抹抹“志愿红”点燃了寒冷的冬天,一杯杯热茶熨帖了游子的归心。今年春节,江西省靖安县暖心打造春节返乡服务点,用贴心服务为3万余名返乡人员铺就温暖回家路。

暖心驿站:归途已成风景线

走进靖安县春节返乡服务点,座椅、茶水、充电器、急救药品等一应俱全,志愿者们还为过往的司乘人员准备了靖安特色小食,让大家第一时间品尝到家乡的味道。

在广州务工的流动党员老张捧着志愿者递来的热茶感慨:“喝上一口家乡的茶,身暖心也暖,开车都不觉得疲惫了。”

针对不同返乡场景,服务点设立了简洁明了的功能分区:基础保障区全天候供应热饮小食,应急医疗区配备基础药品,休息区提供桌椅、供暖,咨询区提供人才政策、旅游推荐、就业指导等政策宣讲。截至目前,由党员志愿者、人才服务专员、青苗学子组成的志愿服务团队,以返乡群众需求为锚点,已提供各类服务4800余人次。

靖安县委人才办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对于许多在外打拼的游子来说,家乡的发展前景和政策支持,无疑是他们选择回乡发展的重要因素。借助春节团聚的契机,通过返乡服务点,向返乡人员传递了家乡的发展机遇和就业政策,鼓励他们留在家乡,为靖安的建设贡献力量。

同心奏曲:让温暖穿透“最后一公里”

一大早,青苗学子余艳玲来到服务点整理当天需要的物资和宣讲手册。这支由90余名返乡大学生组成的“青苗志愿服务队”,既是政策宣传员,更是靖安文明精神的播种者。返乡大学生熊慧娟一到服务点,工作人员便热情迎上去,为她介绍青苗学子和返乡人才就业等相关政策。熊慧娟感动地说:“作为一个在外读书的学子,回到家乡,看到政策这么给力,心里暖洋洋的,非常感谢家乡对我们的支持和帮助,我也要力所能及帮助更多人!”现在熊慧娟已是志愿服务队中的一员,她们的故事印证着:温暖从来不是单向传递,而是爱心的接力循环。

小小的站点里,见证了许多暖心时刻:党员志愿者们用熟悉的乡音与群众唠着家常,时不时传来阵阵欢笑声;人才服务专员们耐心细致地为返乡大学生答疑解惑,介绍着最新人才政策;青苗志愿者用青春洋溢的笑容感染着每一位归途疲惫的人们……

向春而行:暖意背后的务实之举

正月初二,离家20余载在沪务工的涂先生带着妻女回到家乡,在了解到靖安翻天覆地的变化后,不禁喜出望外,“离开家乡这么多年,变化太大啦,这份旅游指南,是我最好的‘导游’。”

志愿者们还向涂先生及其家人推荐了“靖安县智慧民生平台”,在靖期间可以通过平台反映“急难愁盼”。智慧民生平台是靖安县探索打造以党建“红色大脑”为核心的线上理事平台,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解决群众身边小事。涂先生通过扫码在平台上提出“三岔路口的指示牌指向不太鲜明”,1小时内就得到回应,当天问题便得以解决,他直呼“太方便了”。这种便捷的智慧治理模式,正是靖安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生动注脚。

更深层的变革在悄然发生:人社部门通过服务点收集的就业意向,精准推送岗位信息200余条;依托服务点发放《致在外人才、学子、流动党员的一封信》,梳理返乡流动党员数据580余条,返乡大学生注册青苗计划110余人;人才办通过政策宣讲吸引更多青年才俊了解靖安、选择靖安、留在靖安。省级重点人才刘博士表示:“在靖安的这段时间,我领略了很多美丽的自然风光,靖安的人才政策也非常优异,很吸引人,有机会一定来靖安工作生活。”

春节的烟火渐次绽放,服务点的灯光依然明亮。在这里,感受到的不只是热气腾腾的年味,更是一座城市对“人民至上”理念的执着坚守。当游子们带着温暖重新出发,这些定格在归途中的微笑,这些流淌在寒冬里的温情,终将化作城市文明的精神年轮,见证着共同奔赴的春天。 (洪浪、高昱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