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6岁高龄的邓雪桂终于下定决心,拨通了侄子的电话。当电话另一头熟悉的声音响起,邓雪桂问出了藏在心底许久的问题:“如果我没有钱,你还养我吗?”
邓雪桂出生在湖南常宁一户贫苦人家,作为家中的长子,邓雪桂从小就很懂事,竭尽所能为父母分担压力。可当时邓雪桂所在的那个年代连年战乱,到最后种地已经无法维持全家人的生计。
因此,在看到国民党的征兵启示后,邓雪桂决定参军入伍。当时包括邓雪桂在内,全家人也分不清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军队的区别,只知道当兵有军饷拿,父母便对邓雪桂的决定表示支持,毕竟眼下待在家里继续务农就是毫无生路。
在入伍一年多时间后,邓雪桂有了一次回家探亲的机会。虽然只有两天时间,但全家人都非常开心。之后邓雪桂又回到了部队,但他万万没想到,他下一次享受与家人团聚的幸福,居然是在40年之后。
随着国民党军队在解放战争中节节败退,邓雪桂被迫跟随部队前往台湾,自此彻底与家人失去了联系。在台湾期间,邓雪桂每个月只有几十块的军饷,生活上十分艰苦,再加上邓雪桂一直保持了一口乡音,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邓雪桂都很难融入台湾当地的生活。
尤其在退伍之后,由于没有文化,邓雪桂找不到稳定工作,只能靠当苦力维持生计,更别说在台湾娶妻生子。生活孤独的邓雪桂,平时只能和一些湖南籍老兵聚在一起,以此缓解思乡之情。
就这样孤苦生活到1987年,邓雪桂终于等到台湾和大陆之间开放联系,他迫不及待地给家乡写了一封信。很快,邓雪桂就收到了弟弟的来信,得知母亲还健在,邓雪桂立刻收拾行李,踏上了归乡之路。
结果等邓雪桂回到家乡之后,才知道母亲早在一年前已经去世,悲痛欲绝的邓雪桂长跪在母亲的坟前,磕头磕到额头流血才作罢。
在家乡停留期间,邓雪桂走遍了家乡的每一寸土地,他发现大陆虽然已经改革开放,但家乡的发展依旧缓慢,因此,邓雪桂将自己多年的积蓄拿出来,挨家挨户给村里人送钱,还帮着亲戚朋友盖新房。
原本,村里人对台湾回来的邓雪桂心中有些隔阂,但随着邓雪桂真心实意用自己的行动建设家乡,乡亲们纷纷改变了对邓雪桂的看法。转眼间,邓雪桂在家乡已经待了一个多月,他决定启程返回台湾。
原本家里人想让邓雪桂就此留下,但邓雪桂不愿给弟弟妹妹增添负担,还是决定回去。离开的那一天,村里人都自发前来送行,一直将邓雪桂送到村外。此后,邓雪桂每隔几年都要回一次家乡,并且每次都将自己的积蓄拿出来,用来给家乡搞建设。
一直到2019年,随着弟弟妹妹相继去世,邓雪桂考虑再三,终于对侄子表达了自己归乡的愿望。邓雪桂的侄子毫不犹豫前往台湾,将邓雪桂接回了家乡,还为他盖了一间新房,配备了各种现代化的设施,让邓雪桂在家乡安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