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山西省大同市水务局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当前水利高质量发展重要机遇期,坚决扛起水利争先使命,干字当头、全力以赴,主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找定位、显担当、作贡献,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支撑水保障。


坚持项目引领

织密“水网络”

坚定扛好全国第一批市级水网先导区大旗,把因地制宜谋划推进好全市重大水利项目作为工作重中之重,积极争取各方面资金,特别是抢抓“两重”“两新”政策机遇,全面提速水网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引黄北干支线、水神堂、城头会泉域保护及水源置换工程和册田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重点项目,加快打通水网“最后一公里”。

聚焦政策机遇

做好“水规划”

积极开展“十四五”规划“回头看”工作和启动“十五五”规划编制前期工作,充分发挥“十五五”水利规划工作专班作用,突出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按照“超前、细化”要求,聚焦阶段性任务目标和短板弱项,抢抓“十五五”规划制定窗口期,推动一批重大项目进入国家战略笼子、资金盘子和规划本子,最大限度争取国家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

强化刚性约束

用足“水资源”

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深挖节水潜力,科学制定全市“十五五”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持续完善水资源刚性约束指标体系。以地下水超采区为治理重点,持续开展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自备井封闭工作,加快推进农业灌溉机井“以电折水”取水计量,推动市供排水集团2025年黄河水年总用量达到6000万立方米,完成地下水压采530万立方米任务,全力维持地下水水位平稳回升趋势。

推进系统治理

治优“水生态”

用好“河长+警长+检察长”工作机制,常态化打击河道非法采砂,持续推进河湖“清四乱”行动。扎实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实施3个小流域综合治理提质增效、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项目,完成水土流失治理46.5平方公里,确保水土保持率达到73.85%。组织开展河湖健康评价,深入推进幸福河湖建设工作,改善御河水生态水环境,持续开展引黄入桑、引黄入御生态补水,复苏母亲河,确保“一泓清水入北京”。

注重防治结合

守牢“水安全”

着力构建水旱灾害防御体系,优化应急抢险协作联动机制,加强水库、河道堤防、在建水利工程、淤地坝等重点环节部位防汛检查和应急调度,确保全市安全度汛;统筹旱情应对,科学调度抗旱水源,做好应急抗旱各项准备。从严从细抓好水利安全,认真落实水利安全生产风险“六项机制”,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切实履行水利工程质量监管职责,严格落实质量责任、规范质量行为,确保工程实体质量。

坚持人民至上

办实“水民生”

守牢农村饮水安全底线,加快推进浑源、云州、灵丘、天镇、广灵等县区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实施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106处,确保到年底新增规模化供水覆盖人口5万人以上。大力推进灌区建设,加快实施册田、王庄堡等灌区项目,全年恢复、改善灌溉面积4万亩;同步推进省级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灌区建设,将册田灌区打造成全省现代化大型灌区。

深化改革创新

做活“水文章”

加强区域联动合作,通过向永定河生态补水,搭建“共建共治”渠道,探索和京津冀的常态化合作机制,持续扩大合作领域、合作范围。全面激活水权水市场,加快推进桑干河流域水权水市场试点改革。坚持财政投入和社会投入“两手发力”,加强协调联动,创新投融资模式,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深化项目合作机制,探索形成更多政企合作的新模式,实现携手发展、合作共赢。

(本文作者系大同市水务局局长张锦峰)

原标题:一把手谈落实|张锦峰:干字当头 奋勇争先 谱写大同水利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来源:山西省水利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