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节前夕,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长宁区司法局、长宁区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过程中化解纠纷矛盾的重要作用,依托“检调对接”机制成功化解一起由工伤赔偿引起的劳动合同纠纷案件。


工伤致残索赔难

十一年维权路漫漫



2014年,王某在工作中不幸受伤,经鉴定为工伤致残八级,公司否认与其存在劳动关系,拒绝承担赔偿责任。无奈之下,王某踏上了漫长的维权之路,先后经历了劳动仲裁、一审、二审、再审等程序,法院判决确认双方存在劳动关系,并判令公司赔偿王某各项损失。然而,公司仍不服判决,王某也对赔偿数额有异议,双方均向市检察院一分院提起民事监督申请。


检调对接破僵局

人民调解促和谐


市检察院一分院接到该案后,考虑到案件历时较长、矛盾尖锐,决定启动“检调对接”机制,委托长宁区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长宁首席人民调解员陈凤英带队接受委派对该案进行调解。调解员在调解过程中了解到,公司的营业执照被吊销,目前已停止经营,王某虽申请了强制执行,但并未拿到任何赔偿款。而王某作为家中唯一劳动力,因工伤失去劳动能力,家庭生活陷入困境。面对这一复杂情况,调解员始终耐心细致地做双方的思想工作,寻找双方的“共鸣”点。调解员一方面向公司释法明理,阐明其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并告知其王某家庭的实际困难;另一方面,劝导王某体谅公司的实际困难,在赔偿金额上适当让步。经过调解员多次沟通协调,最终促使双方达成一致意见。


通力合作显成效

多元解纷维安稳

双方现场签署和解协议,当场履行了部分赔偿款,并同时撤回民事监督申请。至此,这起历时11年的工伤赔偿纠纷案件终于画上圆满句号。本案的成功化解,是检察机关和人民调解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一次成功实践。检调对接机制充分发挥了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优势和人民调解的群众工作优势,有效整合了司法资源和社会资源,为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今后,长宁区司法局将继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搭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推动“检调对接”机制常态高效运行,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持续打造具有长宁特色的人民调解品牌,为维护区域社会和谐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来 源 | 促进法治科

编 辑|长宁法宣

校 核|宋竟涵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