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名女星大S的猝然离世令人唏嘘,更是引起了大家对流感和肺炎的高度关注,原来流感不是简单的大号感冒,原来流感并发症肺炎也是如此凶险。而根据台媒最新消息,大S的最终死因是流感并发症肺炎引起的败血症。


图源:荔枝新闻微博

败血症?听着有点熟悉而又陌生的疾病,到底是啥?

其实败血症早已经更名为脓毒症,而有关它的新闻消息大家并不陌生,也不是只有流感并发肺炎才会引发脓毒症,有时候甚至可能只是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一个小动作,比如挤痘痘、牙痛、美甲等等。

2022年1月,河南郑州13岁女孩因为挤了脸上的一个痘痘疖肿,导致眼眶感染,从而造成血流感染诱发脓毒症。


图源:网络

2016年,江苏盐城29岁男子因把嘴唇左上部的一个痘痘挤掉,然后开始发高烧,眼睛、肺部都出现了严重感染,并患上了脓毒症。


图源:网络

所以,脓毒症其实离我们很近,但我们对它的凶险性并不清楚,甚至一不小心就酿成大祸。豆苗妈今天带大家来了解脓毒症。


脓毒症究竟有多凶险?

脓毒症,是致病菌感染引起宿主反应失调, 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损害的症候群, 是一个高病死率的临床综合征。

全球每年脓毒症患病人数超过1900万,其中有600万患者死亡,存活的患者中约有300万人存在认知功能障碍。

所以,脓毒症的危害真的不容小觑!


脓毒症有哪些症状?

脓毒症通常急性起病,高热,可伴有寒战,呼吸急促,心动过速,以及皮疹,肝脾肿大等,出现急性器官功能障碍。可发展为脓毒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如何快速诊断脓毒症?

脓毒症常见原发病灶为脓肿、痈或毛囊炎,皮肤烧伤、开放性创伤感染、压疮以及呼吸道、泌尿道、消化道、生殖系统感染等。

根据脓毒症3.0标准,感染+器官功能障碍(qSOFA≥2分)即为脓毒症。即当成人患者出现呼吸频率≥22次/分钟,血压收缩压≤100mmHg,意识改变中任意两项,即可判定为脓毒症。


图源:《中国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急诊治疗指南》


警惕!这几类人群患病风险高

任何人发生致病菌的感染都有可能导致脓毒症,而年龄、基础疾病、营养不良及免疫低下等也是脓毒症发生的重要因素。

当感染发生时,以下这几类人群的患脓毒症的风险更高。

65岁以上老人,尤其是营养不良的高龄老人

儿童,尤其是1岁以下婴幼儿

患有慢性疾病:如肝硬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HIV感染者等;

创伤或术后患者:如大面积烧伤、开放性伤口等;

免疫功能低下者;

长期使用激素或抗生素者。

以上这些人群当发生感染时,更应密切监测病情,谨防脓毒症发生。



日常做好这几件事,有效预防

脓毒症发病凶险,所以日常更要做好预防,减少发病概率。那我们日常要注意哪些事情呢?

1

勤洗手

日常注意手卫生,饭前、如厕后、接触伤口或分泌物后要及时用肥皂和流动的水洗手。

2

正确处理伤口

当有伤口时要及时消毒处理,防止细菌侵入。如果伤口较深或有污染,则尽快就医进行专业处理。

3

避免挤压身上的“痘痘、脓疱”

尤其要避免挤压面部“危险三角区”的痘痘

4

感染性疾病要及时治疗

尤其是出现发烧症状时,更要密切关注病情,及时就医。

5

增强免疫力

均衡饮食、规律作息,慢性病患者需定期监测健康状况

6

避免滥用抗生素

不合理用药可能导致耐药菌感染

6

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是保护健康最经济有效的手段,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破伤风疫苗等都能有效预防疾病及降低重症发生的概率。

大S的悲剧为我们敲响了健康警钟,脓毒症并非一个只存在于新闻的疾病名称,而是可能隐藏在常见感染背后的“致命杀手”。

当疾病来临时,我们一定要密切关注病情,一旦出现病情恶化,及时就医。而日常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做好预防措施,才能尽可能远离脓毒症!


参考文献

[1] 林果为,王吉耀,葛均波.实用内科学(第15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2] 中国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急诊治疗指南(2018)[J]

[3] 中国脓毒症早期预防与阻断急诊专家共识[J].中国急诊医学杂志,2020

本文由深圳市儿童医院主任医师——武宇辉,审核发布。


喜欢就奖励豆苗妈“”和“在看”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