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恢复还需时间。

这是《数读100个品牌》系列的第91篇文章。

每一个品牌的诞生、崛起、辉煌或衰败,皆有迹可循。数据,作为最客观的“见证者”,记录着它们在不同时期、不同市场环境下的真实表现和发展轨迹。

2024,品牌数读推出年度系列专题《数读100个品牌》,我们将 通过数据去探寻和发现品牌发展过程中的思考与行动,了解品牌的过去、现在,或许还有未来。

作者 | 卢思叶

编辑|童洁

文中图片均来自DIOR迪奥公众号

奢侈品巨头LVMH集团近期公布2024年全年业绩报告,集团销售收入在有机基础上实现了1%的增长,达到847亿欧元,高于预期,但经常性营业利润自2020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

巨头的业绩表现是行业的晴雨表,尽管不少市场观点认为,奢侈品行业正在走出低谷,而事实是,新的一年依旧艰难。

在集团整体实现增长的情况下,LVMH集团的核心部门时装和皮具的有机收入下跌1%至411亿欧元,营业利润下降了10%,其中第二品牌DIOR正在面临增长乏力的危机。

与此同期,英国设计师Kim Jones本周正式离任DIOR男装艺术总监一职,结束其自2018年开启的六年任期,给DIOR的发展增添一些不确定性。

接下来的一年,DIOR将如何找到增长?以LVMH集团为首的奢侈品集团们,又要怎样面临中国市场的挑战?

1

高层换血频繁

在LVMH集团的核心时装和皮具部门,DIOR是仅次于Louis Vuitton的第二大品牌,而相比LV的稳健发展,DIOR的表现在近年略显低迷。

除了上述男装艺术总监出走,DIOR还在去年10月进行了换帅,任命前Miu Miu CEO Benedetta Petruzz担任董事总经理一职。

频繁换血背后是增长的焦虑,尽管营收规模远不如DIOR,Miu Miu却是过去一年奢侈品行业中最受瞩目的黑马,连续多个季度的增长高达85%以上。

从Miu Miu挖角高层,DIOR也想重新激发品牌的增长活力。

在此之前的2018年至2021年,DIOR也创造过高增长的纪录,收入从27亿欧元猛增至90亿欧元,但增长速度在去年明显放缓。

据汇丰银行分析师估计,DIOR品牌在2024年全年销售额预估达到84.7亿欧元,为集团贡献的收入占比约10%。

2024年第三季度,LV和DIOR所属的时装皮具部门第三季度收入下跌5%至91.5亿欧元,是自2020年以来首次录得销售额下降,其中DIOR的业绩表现还低于部门平均水平。


设计总监的出走,给DIOR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Kim Jones在LVMH集团服务超过了14年,被市场评价为近十年来最杰出的男装设计师之一。

Kim Jones在任期内带领DIOR获得了不少增长:2019春夏系列樱花KAWS玩偶引发全球抢购潮,2023年男装线销售额较其上任前激增320%。

与之境况相似的是另一奢侈品巨头开云集团的当家品牌Gucci,本周,开云集团宣布Gucci创意总监Sabato De Sarno离职,背后主因在于,Gucci的业绩持续低迷。

据开云集团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收入占比达45%的Gucci销售下跌25%至16.4亿欧元。受此影响,开云集团预计2024年利润将同比下降45%以上,为201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2

新店落地谨慎

中国市场的低迷无疑是DIOR和Gucci都增长乏力的重要原因,两者在中国内地的门店规模都位于奢侈品牌前列。

官网数据显示,DIOR目前在中国内地的20个城市拥有44家精品店,上海、北京、成都三个城市位列门店数量之首,分别都有6家精品店开设。

从地区分布来看,除了西北地区,DIOR在沿海东部、北部、中西部的核心城市都已经布局了精品店,以各地区的省会城市为主。

近两年间,一线奢侈品牌布局全新精品店的动作谨慎,门店数量增长缓慢,少量进入新的城市。

品牌数读不完全统计,Hermès、Chanel、LV、DIOR、Gucci、Prada六大奢侈品牌2024年在中国内地增开全新精品店的数量为12家,Hermès和LV仅新开一家门店,其余品牌新开门店数量为2-3家。

与同行相比,DIOR的开店动作相对积极,2024年落地3家全新精品店,分别位于南京IFC、武汉SKP和成都太古里。

奢侈品牌门店往往跟随城市某一高端项目开业或者调改开设,DIOR在2024年新开的南京IFC店、武汉SKP店都是如此。

如今,各地购物中心新入市积极性仍然非常有限,相当比例项目延缓入市预料是未来一段时期的常态,奢侈品牌新店也会随之受到影响。

行业整体低迷,在门店渠道上的布局也更加关键,2024年,头部奢侈品牌更多动作在焕新升级原有门店和重装改造大店。

开云集团首席财务官Armelle Poulou此前指出,当前其对门店网络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严格。


首要任务是确保拥有正确的店铺网络,包括规模和位置,确保在最佳位置拥有最佳的店铺面积,避免分散和碎片化的存在,同时升级店铺也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零售门店改造之外,DIOR近年热衷于跨界餐饮。去年12月底,DIOR男装精品店在成都太古里开业的同期,还落地了全国第二家DIOR咖啡馆。

一年前的2023年12月,中国内地首家迪奥咖啡馆开设在DIOR上海前滩太古里精品店,也是其在国内的第一家永久性咖啡馆。

跨界咖啡和餐饮是奢侈品行业的热门,同一集团的LV也先后开设了独立咖啡馆、巧克力店等。

目前,成都太古里已经集齐了LVMH集团旗下三大品牌Louis Vuitton、TIFFANY、DIOR的咖啡馆业态。

据市场消息,DIOR还将在北京开出一家餐厅,近日其在三里屯太古里北区地下一层注册一间餐饮门店,也是北京首家DIOR餐厅。

不过,餐饮业态往往只是零售空间体验的补充,能带来多少销售业绩的转化,还需要打上一个问号。

3

中国市场难题待解

过去一年,奢侈品行业高层人事变动剧烈,市场低迷。此次发布财报后,不少市场观点认为,LVMH集团的2024年业绩表现显示出,奢侈品行业正在走出低谷。

要客研究院院长周婷认为,奢侈品市场的回暖是必然的,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原因在于人们的消费意识的提升、品牌的宣传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据财报数据,LVMH集团在2024年全年营收846.83亿欧元,按固定汇率同比微增1%。

而需要注意的是,增长主要由香水和化妆品部门、零售部门拉动,除了上述时装和皮具部门,LVMH集团的葡萄酒及烈酒、腕表珠宝业务也均出现个位数下滑。

由此导致,尽管营收实现微增,LVMH集团的净利润同比下滑18.8%至129.58亿欧元,经常性营业利润同比下滑14.2%至195.71亿欧元,录得自2020年以来首次下降。

区域市场的表现也充满危机,LVMH集团全年在欧洲、美国、日本的销售额有机基础上都实现了增长,其中欧洲、美国在集团的收入占比保持不变,日本增长了2个百分点。

但中国所在的除日本以外的亚洲是LVMH集团的第一大市场,也是集团时装及皮具、香水及化妆品、珠宝及腕表业务的最大市场,在2024年的营收下跌11%至237亿欧元,占集团收入的28%,相比2023年的31%,下降2个百分点。


这并非LVMH集团的个别难题,在巨头们试图拉动增长的中国所在的亚太市场,奢侈品消费出现明显降温。

“2023年~2024年内地的奢侈品消费加速外流,与此同时中国消费者对于奢侈品的理解也逐渐变得成熟和更理性,频繁的涨价以及迟缓的产品创新,都使得中国消费者缺乏对奢侈品过高溢价的认同,以及转向其他消费品类,比如说体验性的旅游和户外等等。”

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邢微微预计,2024年中国内地的奢侈品市场整体销售额同比下降18%~20%,“过去中国奢侈品市场的超高速增长阶段已经结束了。”

中国市场的困局考验着每一个品牌,恢复需要时间,奢侈品的新一年依旧艰难。

“高质量的商品在中国仍然受到欢迎,预计恢复到正常的状态需要两年的时间。”LVMH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Bernard Arnault在此次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表示。

LVMH表示,中国市场仍然低迷,但比以前几个季度有所改善。第四季度中,集团销售收入在有机基础上同比增长1%至239亿欧元,较第三季度有所加速,高于分析师预期的下降1.25%。

本文为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告知

转载、合作或加入社群,请联系小编:xdskefu

加小编好友请注明公司和来意

「数读100个品牌 」往期文章

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 | | 丨丨 | | | 丨丨 | | | 丨 | | 丨丨 | 来伊份 | 丨 | 丨 | | | 丨丨时尚 | | 丨 | | 丨丨 | | 丨丨丨 | | | | 丨 | | | 丨 | 丨 | 丨丨 | | | 丨 | 丨

「赢商矩阵」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