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马斯克宣称“特斯拉是一家人工智能公司”时,一家中国AI企业正将大模型战场延伸到汽车领域。
2月7日,吉利汽车首先宣布,其自研的星睿大模型与DeepSeek-R1已完成深度融合。
据了解,携手DeepSeek-R1模型,吉利将对星睿车控FunctionCall大模型、汽车主动交互端侧大模型等进行蒸馏训练。
岚图也已完成与DeepSeek模型的深度融合,岚图知音将成为汽车行业首个融合DeepSeek的量产车型。
2月14日起,岚图知音用户将可通过OTA更新体验,岚图后续也将逐步开启DeepSeek的更多能力。
车企选择DeepSeek,一方面是因为其本身的火爆程度,另一方面也跟智能座舱的算力特点是分不开的。
DeepSeek带来的不仅是技术变量,更是对整个汽车产业权力结构的挑战。当算法开始吞噬硬件价值,没有车企能置身事外。
业界普遍认为,2025年智驾赛道将迎来重要拐点,“AI智驾”将成为新方向,今年也将是高阶智能驾驶技术全面AI化的元年。
在人工智能领域,美国硅谷出现了一个人工智能创业公司Open AI,让美国在人工智能的商业领域取得领先地位。
国内不少专家也认为,中美之间的AI技术存在十年的代差,而Deepseek的横空出世,让Open AI失去了领先优势。
今年春节期间,DeepSeek短短7天内下载量暴涨375%,登顶中美App Store免费榜第一,其比肩OpenAI GPT-o1模型的性能着实是火了一把。
DeepSeek的一夜爆红已吸引众多头部企业的目光,微软、英伟达、AWS等科技巨头纷纷接入,华为也与DeepSeek强强联合。
可以说,DeepSeek有望和高通8295、英伟达Orin一样,成为智能车的核心卖点之一。
实际上,在 DeepSeek 之前,不少车企已经开始布局AI技术领域。
此前在文心一言、通义千问等大模型的介入下,红旗、长城、吉利、智己等车企纷纷开始推动AI大模型赋能的车机落地。
业内专家认为,全球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存在两个赛道,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只有先实现电动化,才能进入下一步的智能化。
在电动化赛道,中国凭借数十年的技术和产业链积累,在电动汽车领域,实际上占据了先发优势。
在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领域,特斯拉已经开始远离中国,靠近美国,即远离中国的电动汽车产业链,靠近美国硅谷的AI产业。
目前,纯粹的新能源车企中,国内尚没有一家新能源汽车品牌,能凭借自主的智能化技术在智驾领域与特斯拉竞争。
比亚迪虽然在产销量上超越了特斯拉,成为全球新能源车企中的头部品牌,但在智能化领域,比亚迪远不如特斯拉。
再说几句
当前,智能化已经成为汽车产业大势所趋,而 AI 技术将在智能汽车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汽车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
正如李彦宏在百度AI开发者大会所言,“未来的汽车差异化,本质是智能的进化速度之争。”
遗憾的是,李彦宏近年来的预测基本上都是对的,但做的事基本上都是失败的,或者说是不尽如人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