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5年,朱元璋下令赐给冯胜一杯毒酒。冯胜举起酒杯,问道:“喝了这杯酒,能不能放过我女儿?”朱元璋冷冷地说道:“她们已经活不成了!”

冯胜死后,他的后代都不能继承爵位,显赫的冯家就此湮灭在明朝的勋贵中。

明明冯胜是明朝开国元勋六公之一,排名第三,为何还非死不可呢?有人说是冯胜自己太不知好歹,也有人说是朱元璋疑心害了他,他非死不可。

冯胜,原名冯国胜,因为朱元璋字国瑞,在明朝建立后就因为避朱元璋名讳而改为冯胜。

其实冯胜还有一个哥哥叫冯国用,也是朱元璋的心腹之一,并且比冯胜更得朱元璋的心,作战十分勇猛,用兵如神。

但可惜在一次战争中因病去世,冯国用不在了冯胜才被朱元璋重用。

当然冯胜的才能也不输哥哥,从小就熟读兵书,在战场上也实战不少,很快就成为仅次徐达和常遇春的猛将。

1360年,朱元璋和劲敌陈友谅展开战斗时,冯胜就和常遇春配合,负责第一层的埋伏,首先就将陈友谅的军队打得节节败退,顺利拿下太平、安庆两座城池。

1363年,跟随朱元璋解除安丰包围,之后又各种征战,冯胜逐渐成了朱元璋的左膀右臂,基本每次争斗都是胜利告终,由此得到了“百战骁将”的赞赏。

1367年,朱元璋开始北伐,冯胜、徐达、常遇春是身先士卒,所向披靡。

次年常遇春在行军途中生病不治身亡后,冯胜就顶替了他的位置成为仅次徐达的大将,屡次在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



163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建立明朝,跟随他的一众猛将也获得了各种封赏,冯胜被封为宋国公,两个女儿也得到朱元璋赐婚,一个嫁了周王朱橚,一个嫁了常遇春儿子常茂。

不仅是皇亲国戚,和勋贵也是亲家,朝中权贵的关系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集团。

国家稍微稳定之后,朱元璋又想起了逃跑的元朝遗留,于是派冯胜和徐达远征朔漠。

两人一出马,果然就让元朝那些遗留吓破了胆,冯胜在西路缴获了数十万头牛羊,大获全胜,名声变得更响亮了。

不过冯胜这个人,勇猛有家,政治智慧不足,在天下还未平定时小毛病可以忽略不计,但到了太平时候还我行我素,那就犯了皇帝的大忌。

明朝还未建立之前,冯胜在领兵时就有一些小毛病,比如对其他人十分刻薄,连女婿常茂也不例外。

明朝攻打元太尉纳哈出时,常茂听到一个指挥使说纳哈出佯装投降伺机逃跑,于是就挥刀砍向纳哈出防止其逃跑。

可是这样反而惊扰了纳哈出,直接就骑马逃跑了,留下兵马二十万,被明朝军队收编。

原本冯胜打算友好地收编,结果闹得不太好看,就很不开心,于是向朱元璋打报告时也声讨了常茂,让常茂因此被拘留。

常茂感到非常委屈,也举报冯胜私藏缴获的兵马,还有强迫蒙古贵族当妻子等事情。

朱元璋一听,这冯胜竟然背着自己干了这么多腌臜事,以前也有,但都念在他有功的份上饶过了,如今还屡教不改,让他这个天子很没有面子。



朱元璋大怒,直接将冯胜的将军印收了回来,让他回老家凤阳安养天年。

若是局面就这样维持,冯胜也不会落得个赐死的下场,偏偏一直被朱元璋寄予厚望的太子朱标去世了,朱元璋需要重新考虑继承人的问题。

他对朱标的宠爱是非常深的,由此也对孙子朱允炆爱屋及乌,不顾那些有才能的儿子的意见,他决心要将皇位交给孙子朱允炆。

但此时一个问题也出现了,曾经为朱标打造的辅佐团队似乎不适合朱允炆了,还会成为朱允炆的绊脚石。

要让朱允炆安稳坐上龙椅,只有为他扫清障碍,于是那些能臣成了罪臣,从蓝玉开始,一个个战功赫赫的将军大臣都有了罪,都要死。

冯胜的罪是与周王往来甚密,有谋反的可能,即使周王室他的女婿,只是正常的翁婿探望。

1393年,冯胜被召回京,朱元璋赐给他一封毒酒,冯胜也明白了皇帝的意思,但在喝酒前,他还想要为女儿们求得一线生机。

可是朱元璋冷漠地说:“他们已经活不成了!”

冯胜死后连功臣庙都没能进入,子女也不能继承他的爵位,开国元勋冯胜成了罪臣,冯家也湮灭在明朝历史中。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在封建社会中,皇权大于一切,个人的功绩比起皇帝的猜忌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参考信息:趣历史网:历史上冯胜是什么人?朱元璋处死他的原因是什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