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月多了1500元钱!”觥筹交错间,叶丽在杭州临安和家人分享着涨薪的喜悦。这是她进入浙江聚弘凯智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聚弘凯”)后的第6个春节,就在一个月前,她经历了入职后的第6次岗位调整。
工作中的叶丽。
另一边,她在丽水的父母发现卡里打进来500元。一问才知道,女儿获评企业2024年度优秀员工,每个月公司发放500元作为父母赡养金,为期一年。这份意外的惊喜,让年味更加浓郁了。
薪资的上涨,意味着更多的责任与压力。这不,刚刚还在席间和亲友话家常,接了一个电话,叶丽就开始忙活起来。“我现在岗位是售前技术支持,目前只有我一个人。只要有需要,随时随地都在岗。”
细细数来,这6年来的每一个春节,都见证了叶丽一次次的“薪”愿达成。从最初的接线女工,到质检员、工艺员、技术内勤,再到技术工程师、售前技术支持,薪资曲线呈直线上升趋势,翻了5倍有余。
“我们这个行业,很多工作是带电作业,所以不太有女孩子去做。记得我刚刚去车间操作的时候,大家都很惊讶。”叶丽笑着说,“我可是持证上岗的呀!”高级电工证、特种作业证、中级工程师证、二级建造师证……每一本证书,都是她一步一个脚印通过技能改变命运的底气。
更令她庆幸的是,自己的每一分努力,都能得到公司的支持与反馈。“不仅有技能津贴、学历津贴、职称津贴,职务提升也有不同的通道可以选择。我还获得了股权激励,有1万股呢,每年都能拿分红。”
不止是叶丽,过去的2024年,对聚弘凯的所有员工来说,都有了“薪”变化。“2023年,我们的年人均工资是12.9万元。去年,这个数字提高到了13.8万元。”公司工会主席骆柏祥说。
追溯起来,聚弘凯在2020年初就曾做过一个温暖人心的决定: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第一时间通过网络形式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待岗期间计件制员工在基本工资基础上增加800元,月薪制人员按正常工资100%发放”,成为当年杭州市首个“云协商”案例。
此后,聚弘凯又实施了共同富裕计划,并把能级工资纳入集体协商内容。比如:员工拿到中级职称每月可获300元的津贴,正高级每月则有1000元的津贴。又比如:在不同级别的技能大赛中获得规定名次的,每月有500元的津贴,为期一年,以父母赡养金形式发放。这在员工中广泛树立起了重技能、强技术的劳动观,成效显著——公司人才密度从2020年的35%左右升至现在的46.6%。
“去年还进行了薪酬制度改革,对技术部门和研发部门的工程师,薪资几乎是不封顶的!”骆柏祥举了个例子,“原先20多万元年薪的工程师,现在有的人能拿到40万元一年,已经到了我们总经理的薪酬级别了!”
对36岁的叶丽来说,她职业生涯的上升期才刚刚开始。对成立仅10年的聚弘凯来说,技能人才实现自我价值的每一步,都将成为企业行稳致远的基石。
(浙江工人日报记者吴晓静)
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