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第七届福州市工艺美术名艺人

评选结果公布

金宁魁获得“特级名艺人”称号

记者了解到,金宁魁是

中国根艺美术大师,他还是

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木雕项目

代表性传承人


三十多年来,金宁魁用自己的热爱和匠心精神,推动着传统木雕的传承和发展。日前,由他承办的旗山湖木雕非遗传承基地,荣获“福州最美公共文化新空间”称号。

“我16岁开始便拜师学艺,从打胚,修光,上漆一步步学起。这活很辛苦的,很多人做了一段时间就跑了,但是我很喜欢。当时,学习8个月,我就能独立完成了弥勒佛作品。”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自己的热爱和勤奋加持下,金宁魁在木根雕创作的路上一走就是三十多年。


人物、花鸟、以及生活中常见的事物

通通都成了他的创作灵感

“三分人工、七分天成”

他总是善于发现木根的美,依势而造

常常刻刀所至,木屑纷飞

一凿一刻间

一件作品便渐显雏形

“雕得像”人人都可以做到的技能,“雕得好”就很难,难在把思想、文化放在作品里头。一直以来,金宁魁都在思考如何守正创新,结合时代主题,让作品焕发新活力。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福建的传统福文化》这本书中得到灵感,“福”,是中国最古老的字之一。“福”字最原始的意义,就是双手捧举酒器虔诚地敬奉上苍,以祈求上天保佑,赐予好运。


金宁魁向记者展示了他的作品《中华福》,便是融合了“福”文化的元素。在设计上结合了书法与美术的元素,通过雕刻着一男一女,巧妙地形成一个心形,象征着男女之间的团结和协力,那中字上面也有一颗心,寓意着与国家的紧密联系和共同繁荣。这个设计强调“大福”(国家的福祉)与“小福”(家庭幸福)间的密切关系。


“我觉得木头是有灵性的,它不仅养活了这代人,更蕴含着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中国美学。一件好的木雕作品不仅需要木雕艺人的千锤百炼,更需要反复推敲,没有执着的工匠精神,是难以完成的。我希望通过我的传承和创新让更多人看到东方美。”在旗山湖木雕非遗传承基地,金宁魁对着记者侃侃而谈。从艺30多年来,他已经创作出1000多件作品。


从传统木雕到红色主题根雕创作

再到福文化传统

金宁魁在不断寻求创新突破的同时

也在思考如何吸引现代年轻人

对这项传统手艺的兴趣

为此,他特意在旗山湖公园的一座古厝

办起木雕文化展

让附近游玩的w 都有机会感受

这项传统非遗的魅力

这个木雕非遗传承基地也荣获了

“福州最美公共文化新空间”的称号



“每一次雕刻,都是一次心灵的交流,我试图理解它们,感受它们,让它们在我的手中获得新生。”金宁魁深知,匠人精神不单是技艺的精湛,更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我感到非常荣幸能够将我的木雕艺术与现代文化相结合,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到福州木雕的独特魅力。”

记者 徐文宇/文

受访者供图

新媒体编辑 刘亦洪

监制 管慧 危砖黄

福州晚报新媒体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福州晚报,获取更多资讯

点亮

转发分享更多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