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不错过每一次推送!
作为专业的健康科普公众号,常笑健康经常会收到读者们的咨询。为了帮助大家解决心中的疑虑,同时让更多面临相似问题的朋友找到答案,我们决定即日起开设专题栏目——答读者问,对读者们提出的健康问题进行解答。
在此,常笑健康也热忱地邀请您踊跃留言,与我们分享您所遇到的健康困惑。对于具有深度和价值的问题,我们将特邀专家为您答疑解惑。
本期答读者问:
药物性肝损伤
流感高发季,感冒退烧药吃多了会不会伤肝?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妇科副主任医师余杏珍答:
为何解热镇痛“药”伤肝?
肝脏,作为药物代谢的“兵工厂”,多数药物进入机体后在此改变化学结构、调整“装备”,奔赴“沙场”并发挥相应的药理作用。研究表明,解热镇痛药物具有肝毒性,可引起肝脏损伤,且引起肝损害的机制复杂,其主要原因包括代谢激活造成的肝损伤、线粒体损伤、免疫损伤、溶酶体损伤和胆道损伤。
“药”伤肝后有何表现?
药物性肝损伤按病程可分为急性DILI和慢性DILI。
急性DILI的临床表现通常无特异性。潜伏期差异大,短至1至数日,也可长达数月。多数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仅有血清ALT、AST及ALP、GGT等肝脏生化指标不同程度的升高。部分患者可有乏力、食欲减退、厌油、肝区胀痛及上腹不适等消化道症状。淤胆明显者可有全身皮肤黄染、大便颜色变浅和瘙痒等。少数患者可有发热、皮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甚至关节酸痛等过敏表现,还可能伴有其他肝外器官损伤的表现。病情严重者可出现肝衰竭。
慢性DILI在临床上可表现为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胆汁淤积等。少数患者还可出现腹水、黄疸、肝脏肿大及肝脏肿瘤等表现。
如何预防?
解热镇痛药物具有“天花板效应”,即当服用解热镇痛药达到一定剂量后,其镇痛效果不会随着剂量增加而增加,反而药物的不良反应会随之增加,故解热镇痛药导致的肝毒性通常在超出治疗剂量时产生。
因此,在服用解热镇痛药物期间,需尽量避免合并使用其他含有解热镇痛药的药品,严格按照说明书给药,一般每次服用至少间隔6小时以上,每日不得超过4次。
流感高峰即将来袭,发热患者的人数也会随之增加,若在服用解热镇痛药后出现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恶心、上腹胀痛、尿黄、目黄、皮肤黄染等症状时,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张启宇,李岩.药物性肝损伤诊治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8,38(10):967-970
2、中国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药物性肝病学组.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2015
3、中国医师协会医师分会,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2012普通感冒规范诊治的共识
图片来源:摄图网
本视频/资讯/文章的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使用,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有不适请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 如需转载,请在公众号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