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肥胖是心血管病的风险因素之一,如果已经患有心血管病还放任体重增长更危险。《心脏》杂志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心血管病患者体重大幅增加,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风险更高。


体重大幅增加增心血管病死亡风险

在心脏病领域权威杂志《心脏》上发表的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利用英国生物银行的数据对此进行了研究后发现,在伴有心血管疾病的肥胖个体中,体重的大幅增加与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率的高风险相关。

在这项基于人群的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中,研究人员计算了基线和随访期间体重测量的绝对间隔变化评分。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模型获得了风险率等数据,以评估体重变化与心血管死亡、脑血管病和缺血性心脏病以及全因死亡率风险之间的关系。

在8000余名患有心血管疾病且反复测量体重的肥胖参与者中,43.1%为女性,平均年龄为56.6岁,研究的总中位随访时间为13.9年。52.7%的参与者体重变化稳定(体重减轻或增加<5千克),14.2%的参与者体重减轻幅度较大(≥10千克),5.1%的参与者体重增加幅度较大(≥10千克)。与体重稳定相比,只有体重大幅增加与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率风险增加相关。因此,心血管患者遇上体重快速增加可谓是雪上加霜,威胁生命安全。

肥胖严重危害心血管健康

此前的一些研究就表明,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诱因之一,尤其与心力衰竭和冠心病相关。一些研究表明,肥胖引起的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同时患有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更危险。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也指出,2019年中国归因于高体重指数的心血管病年龄标化死亡率为38.64/10万,11.98%的心血管病死亡归因于高体重指数。

《柳叶刀》子刊一项基于英国生物样本库的研究表明,在中老年各个年龄阶段,代谢因素都是最主要的可改变心血管病和死亡的危险因素,其中高血压和腹型肥胖最为突出。可见,高血压和啤酒肚,最易致心血管病。

一项基于开滦研究的分析提示,曾经超重/肥胖、但现在体重指数正常的人,心脏代谢疾病风险仍然较高。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腹型肥胖是心梗的重要危险因素。男性腰围≥85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定义为腹型肥胖。即存在腹型肥胖,就会增加急性心梗的发病风险;而无腹型肥胖,也意味着内脏脂肪组织还非过量,实质性的过度心血管风险也相对较低。

终身避免肥胖可显著降低心血管病风险

那么,如何降低心血管病风险?美国肥胖医学协会和国家脂质协会一些专家联合发表文章,全面阐述了有关肥胖、血脂异常和心血管病风险的病理生理学和临床考虑因素,建议终生避免肥胖(脂肪增加)可能会显著降低心血管病风险。

文章指出,对于患心血管病或有心血管病风险的患者,应尽早进行生活方式和(或)药物干预,同时治疗肥胖和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胆固醇(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或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

在日常饮食中,用不饱和脂肪酸或蛋白质替代饱和脂肪酸、用不饱和脂肪酸或蛋白质替代碳水化合物、用不饱和脂肪酸替代酒精,可同时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用不饱和脂肪酸替代碳水化合物,还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当然,营养摄入对脂质谱、脂蛋白和心血管风险的影响在不同个体间可能存在差异。

此外,增加身体活动是管理心血管风险的优先事项之一,其中包括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

转载请注明来源保健时报微信公众号

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

记者 || 燕声

编辑 || 颜红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