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添丰收,红橘俏枝头。眼下,不同品种的柑橘陆续抢鲜上市。在重庆市石柱县王场镇,公路两旁一片连一片、一山接一山的柑橘挂满枝头,万亩晚熟柑橘基地迎来丰收,橘农们欢声笑语穿梭林间,映射出一幅红红火火的美丽画卷。
柑橘基地喜迎丰收。
曾几何时,王场镇双龙村和石溪村的村民主要依靠种植传统农作物,因收入较低,多数村民以外出务工为主,撂荒的土地越来越多。近年来,在鲁渝协作对口帮扶下,王场镇充分利用双龙村和石溪村浅丘低山的地理环境和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气候宜人的生态环境,引进重庆市乐中农业有限公司,大力发展晚熟柑橘产业。
按照“稳定面积、调整结构、提升品质、拓展市场”的发展思路和“党支部+公司+村集体+农户”模式,王场镇双龙村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全村开发撂荒土地,打造出7000亩柑橘产业基地。在双龙村引领下,石溪村紧跟柑橘产业发展步伐,开发撂荒土地,打造出3000亩柑橘产业基地,在全镇形成了10000亩以晚熟柑橘为主的经果林示范片。
经过多年精心培育,王场镇万亩柑橘长势喜人,目前柑橘产业园种植有伦晚、纽荷尔、红橙、夏橙、沃柑等多个柑橘品种,预计盛产期可达2000万斤。
“产业发展起来了,技术也要跟上。”据王场镇党委负责人介绍,该镇不断通过专家团队出谋划策、建设智慧农业设施平台,不仅攻克了晚熟柑橘的种植技术难题,还通过产业数字化转型培育出了高品质、高产量、高效益的柑橘。
近年来,当地通过搭建智慧农业管控服务平台,建设产业物联网、全方位监控、智能水肥一体机等基础设施,打造柑橘生产管理模型,形成柑橘种植的精细化管理;同时,配套柑橘果园水肥一体化设备、集成式气象站设施等,对空气温湿度、风力、雨量等气象环境数据进行实时抓取,采用果园智能化灌溉和施肥,实现让农户“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进一步提升柑橘产品产量、产品质量、生产效率。
柑橘装车出口东南亚。
通过不断改善土质、改良技术、科学管控,王场镇培植出的柑橘不仅颜色正、口感好,而且皮厚易储存、耐运输,达到海关出口标准。2023年10月,该基地获得海关出口资质认证,让石柱县晚熟柑橘在开拓海外市场上迈出了坚实一步。目前已累计出口沃柑50万斤,产品远销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
王场镇党委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强化品牌建设,培育知名品牌,加大柑橘品牌的宣传与推广力度,不断提升王场柑橘品牌的知名度,让创新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上游新闻 谭柯 实习生 王若瑄 石柱县王场镇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