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整理钱锺书著述、书写家族史,习字陪伴杨绛度过了整个晚年。
在清华博物馆钱绍武的展览上看到一封钱先生写给杨绛的短信,信是这样的:
杨绛婶子:
学昭带来了您最近的书法,写得纯朴温厚又有内力,看了非常高兴,写在行间的小字也端庄亲切。婶子今年九十九岁,还能如此精进,这就是给我们的极大激励。我们自当奋起直追,我今年才八十二岁,身体也不错,最近画了一批风景画,都是我们家后门的温榆河。北京有这么大河就很不错了,当然不能和咱们家乡比。什么时候您高兴,可告诉学昭,我带给您看看,请您批评指正。即颂春安!
远房侄子钱绍武顿首。
这封信收入吴学昭编的《钱锺书杨绛亲友书札》(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3年10月版),不过释读上有点小差错,把“我今年才八十二岁”释作“我今年才八十一岁”;另一处“这就是给我们的极大激励”中的“激励”释作“勉励”。因为释作“八十一岁”,这封信的写作时间就被提前了一年,标为2009年,按钱信所示的年龄,应该写于2010年。
这封信里头谈杨绛书法的内容值得注意。如“写得纯朴温厚又有内力”“写在行间的小字也端庄亲切”等等,颇为真切地传达出钱绍武读字瞬间的直觉感受,这是目前所见的少数既有实践经验又懂书法的美术家对杨绛书法的评介。
钱绍武1928年出生于无锡,他的父亲钱学熙是钱锺书的堂兄弟(曾任北大西语系教授,1953年出任过板门店停战谈判首席翻译),钱绍武1947年进入北平国立艺专雕塑系学习,新中国成立后选送至苏联列宾美术学院留学,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雕塑家。钱先生虽然以雕塑名世,但对书法情有独钟,这可能跟他从小跟随无锡国画家秦古柳学习国画的经历有关,进入艺专后,习字甚勤,又得到过徐悲鸿的指点,后来研习泰山经石峪金刚经,追求宽博开张的字势,融汇雕塑的体积感,和朱乃正是中央美院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王府井校尉胡同时期最具现代性的二位书法家。二位都有美术家背景,一位是雕塑家,另一位是油画家,书法不是他们的专业,却投入了极大的心力,钱绍武甚至在他的雕塑工作室支了一块大板子,用以日常挥洒。故钱绍武对杨绛书法的看法,不是泛泛之谈。
杨绛晚年习字甚勤书法。读书界都知道的她和钱锺书著作互题的故事,即钱著封面题字出自杨绛之手,杨著书名则由钱题写。我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就听友人纪红谈起过杨绛习字。按钱绍武先生那封信说的,杨绛习字的时间超过20年,可以说晚年的杨绛除了整理钱锺书著述,书写家族史,习字陪伴她度过了整个晚年。
时任《人民政协报》记者的纪红兄是个深度钱杨迷,常去钱家串家,给钱杨二位先生拍过不少“经典”的照片,如钱先生戴着红臂匝由杨先生陪同在小区内值周,如钱先生躺在椅子上双足高居读书,等等。我的《雀巢语屑》(浙古社2004年版)收入过杨绛1992年2月9日的二页习字,就是纪红兄赐赠的。当时看了杨绛的字就觉得温厚有绵力,那二页写在富阳元书纸上的习字书,上面的圈圈便是钱锺书的杰作。
杨绛1992年2月9日临字
我为这两页杨绛的习字纸,写过一则钱杨与习字有关的注释,附录于后:“杨绛晚年,日取褚(遂良)书临数页为功课,临者名为褚书,实近永兴(虞世南),笔道敛而含蓄。临毕,钱锺书持红笔画圈,彼一纸,得画圈者寥寥。绛戏责其苛。锺书不语,辄于圈圈者复加数圆。某次,锺书甫一批完,绛云:君批圈皆不圆。锺书默然,此后执笔帽蘸红墨水钤于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