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审判真是无时无刻都在,这样的家庭还没有抑郁也真的钦佩博主的抗压能力,有这样的父亲过年都过不消停。
只因为自己在读研究生,全家只有她自己不赚钱,父亲在凌晨拜完年之后把她从床上薅起来一顿臭骂。
孩子不赚钱真的错了吗?中式教育难道就不能改变了吗?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内
弯腰弯了一辈子,只能在儿女面前显威风
博主短短几分钟的就揭露了中国教育的悲哀,本来以为自己考上了研究生,父母也会为自己祝福,没想到父母对儿女的偏见根本不会因为你地位的高低而改变,只要一天是“父母”,一辈子就要压你一头。
中的女研究生记录了自己在过年期间被父亲痛骂的场景,看的多少人心碎,这天是2月5日,父亲从亲戚家拜完年,开门到家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一点,如果换成屏幕前的你,凌晨一点到家是不是应该静悄悄的洗漱,然后赶紧上床睡觉。
然而这位父亲却做了一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他直接来到女儿的房间,然后把躺在床上的女儿拽了起来,对着她就是一顿“疯狂输出”,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女儿没有出息,一天天的只知道在家躺床上玩手机,正事不干一点。
几句话就让女儿非常委屈也非常生气,明明自己通过努力考上了研究生,现在的社会就业压力如此大,本科遍地走的年代想要找个好工作学历是硬门槛,而每年考研究生的千千万,真正能上岸的又有几个,而此时的父亲还在骂她没有上进心,换成谁都会觉得委屈。
而且考上研究生也不代表她就可以高枕无忧了,经历过应试教育的孩子都清楚,一个门槛后面还有另一道门槛,每迈入一个新的门槛后都要付出比之前更多的努力,根本就没有一丝让人松懈的时候。
都说学习是最轻松的,但是又有多少家长在生儿育女之后主动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嘴里的话说的轻松,是因为他们不会去做,真到了讲道理的时候,家长又会搬出自己的家长身份强压你一头。
“家不是讲道理的地方”,当然也不是讲情面的地方,很多父母都只觉得自己为了家付出了一切,自己又多么多么劳累,他们看不见儿女在努力,仿佛一丁点的松懈就是不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
博主在父亲的厉声呵斥下也忍不住酸了鼻子、满脸的委屈,然而这位父亲可没有停下说教的打算,继续数落着博主,明明他自己也不清楚大学的教育制度,还在说优秀的孩子肯定就留校了,结果被博主怼的哑口无言。
只会窝里横的一辈人
眼看不是自己擅长的领域,这位父亲赶紧转移话题,闭口不谈刚才自己的认知错误,把早年填写志愿的事再度搬了出来,因为博主在填写高考志愿的时候与家人关系不和,但还是按照父母意思改了志愿,但还是由于分数不够没能考上父母相中的专业。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父亲就说博主不会吸取教训,之后父亲又开始数落起了博主的朋友圈,说自己给女儿推荐的朋友他们玩不到一起去,争吵了一会,父亲总结出了一个结论就是女儿不懂事,不会做选择,也从不听父母的话。
但其实从博主的回答中我们就能知道,第一博主是被调剂到现在的专业,没有考上父母看上的专业只能说能力不行或者运气不好,但博主在选择专业的时候还是听从了父母的建议,父亲揪着报志愿的事完全就是无理取闹。
至于交朋友年轻人心里都清楚,现在的社会没有利益往来哪来的朋友,而且博主是研究生,每天的学习都非常繁忙,甚至经常熬到凌晨一两点,哪有那么多的时间去交朋友,父亲又指责博主大学毕业没有考公务员,而博主也表示专业根本不对口,连报考的机会都没有。
两个人的争吵内容实在太多,我就不一一来概述了,其实我们能看出来,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根本就是无效的,双方都是带着情绪在输出,这才是导致两个人吵架的原因,父亲单纯觉得孩子没有走到自己想象中的那一步,完全是因为孩子不听话、不努力。
而孩子的想法就是,明明我已经很迁就了,很努力了,但是时不待我、命运弄人,很多东西并不是我想怎样就怎样的,我的努力没有被看到,所以就被定义成了不努力,父母为什么就不能多体谅体谅我呢,我的生活也很艰辛啊。
这可能就是两代人口中的“隔阂”,但在我看来两人根本没什么隔阂,只是两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如果放在恋爱关系里面那可能就要说“不合适”了,其实放在这里也一样,一个不合适当父亲,一个不合适当女儿。
中国式教育害了多少人
“有的人被童年治愈一生,有的人需要用一生治愈童年”,不知道多少人会对这句话共鸣,父母不甘愿平庸,把所有的希望寄托给了子女身上,从小就苛刻对待,觉得自己走过一遍的路,自己的经验都是宝贵的,儿女需要一辈子服从自己的命令才能成功。
然而当子女达不到父母的要求,未能完成父母的期待时,子女就变成了那个不听话、不懂事、不努力的人,他们既不承认你的努力,又不承认你的平庸,每天活在白日梦里,而你我就是打破他们白日梦的那个人。
时代已经不同了,科技在进步,思想在进步,一些紧固在旧社会的思想经验怎么可能让这一辈人轻松的斩获成功呢,这一点都没有搞懂的父母,他们真的不合格,年轻人不愿意结婚生育的原因不也是这样吗。
因为自己吃过了苦,因为自己感受到了痛,不能给孩子完全兜底,那干脆就不要孩子,那些年多个孩子不过多双筷子,现在可完全不同了,没有手段给孩子托底的家庭生下来就是悲剧,而我们这些生在“凑合”的年代,又被高要求的一代,什么时候才能迎来终局呢?
“家”本以为是个温馨放松的地方,本以为是可以脱掉一切彻底放纵自我的地方,但有些家庭却是一个巨大的牢笼,拴住了你我前进的脚步,也拴住了你我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