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奶豆爸爸~

想先问问大家:有关孩子的压岁钱,你们家是怎么处理的呢?

想起我小时候,那时的孩子,相对单纯、好糊弄,对压岁钱,也没什么概念。

只要父母索要,几乎三言两语,不费什么功夫,就会乖乖上缴。

可现在,今时不同往日,孩子们接收信息的渠道,既广又多,所受到的教育,也远非我们儿时所能相比。

所以,每年这个时候,亲子之间势必会掀起一场大型的“压岁钱保卫战”。

为了从孩子们手里,把压岁钱“占为己有”,如今的家长可谓是十八般武器,轮番上阵,各种花样“索要压岁钱”的方法,也成为了大家热议的话题。

不过话说回来,家长们有张良计,可孩子们也有自己的过墙梯。

双方斗智斗勇,用尽浑身解数,势要在压岁钱上分个高低。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有关压岁钱的有趣的事情。



01.家长们花样“索要压岁钱”

都说现在的家长,为了套路孩子的压岁钱,是无所不用其极,花样百出,一点也不会心慈手软。

事实上,也果真如此。

就比如这两天,我就在网上看到一则套路孩子压岁钱的新闻。

一位妈妈现场教学,带着儿子去看电影,套路孩子一张票是450元,还说因为是3D,所以一副眼镜是50元。

后来再加上吃吃喝喝,总共两个人看电影需要1000元。

为了让儿子心甘情愿的掏出自己的压岁钱,这位妈妈开始细数自己这一年在儿子身上的付出和辛苦。

到最后一番操作下来,孩子哪怕舍不得,也被妈妈成功的要到了压岁钱。

不得不说,这种花样操作,真是刷新了家长索要压岁钱的新方式。

都说孩子走过最远的路,不是远方,而是家长的套路。

如今看来,这句话的含金量,还在持续上升。



当然,这种“新钱换物”的索要压岁钱的方式,已经被广大家长开辟出了新赛道。

比如之前就有一位妈妈,给孩子买了一瓶饮料,结果报价6800元。

还有的家长带着孩子去了一趟游乐园,收了31000的压岁钱。

更恐怖的是,还有家长用一个砂糖橘,换了孩子4万6。

看到这些,不少网友纷纷跟帖说,让大家奔走相告,一定不能破坏市场价。

看来,这是要把“坑娃”进行到底啊。

不过,这也就是针对年龄小一点的孩子管用,但凡大一点的孩子,非得下个“反诈APP”才行。

当然,有不少孩子,经历过了几年的残酷现实,如今也在保卫压岁钱的战役中,改进了方法,提升了意识。

家长们的“鬼话”和“套路”,现在也遭受着不断的考验。



02.孩子们的反套路方法很绝

俗话说:孩子们的学习力,是惊人的。

在反抗父母套路压岁钱这件事情上,也是如此。

就比如朋友小莉,这几天就跟我讲了她和孩子在压岁钱上斗智斗勇的故事。

她说,自从孩子收到压岁钱的那一刻,就开始像是防贼一样的防着自己。

更可气的是,孩子把压岁钱放在自己的卧室里,然后出来进去,都会把门锁上,而钥匙也只有孩子自己有。

这一番操作下来,就算有时想搞个偷袭,都没有机会。

小颖说,眼见暗着来,没有效果,于是她改变策略,跟孩子好声好气的商量,说替他保管压岁钱。

可结果呢,只要听见压岁钱这三个字,孩子立马哭闹、撒泼,在地上打滚。

到最后,一番苦口婆心下来,愣是没有半点成效。

不得不说,现在的孩子在压岁钱的保卫工作上,比起我们儿时,简直高了好几个段位。



在网上,我还看到了一则视频。

有位家长,趁着孩子晚上睡觉,把他压在枕头下的压岁钱,偷摸转移到了自己手里。

等到第二天,孩子发现压岁钱失去踪迹。

于是带着手机,找到了妈妈,示威一般的在手机上输出了报警电话。

孩子妈妈顿时就急了,赶忙乖乖就范,简直是一招制敌。

所以说,现在的孩子都鬼灵精怪,想从他们身上套路压岁钱,还真得费点功夫。

否则,无功而返就是板上钉钉了。

那么话说回来,作为家长,到底能不能没收孩子的压岁钱呢?



03.压岁钱到底是算谁的呢?

在我们不少成年人看来,压岁钱的本质,其实是人情往来的交换。

亲朋好友会给自家孩子,那么自己也要回礼,所以看起来孩子过年,挣到了压岁钱,可实际上,自己也付出与之对等的成本。

这么一说,是不是觉得压岁钱这个事儿,其实就该归属于家长。

可事实上,还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之前,《法制日报》关于这事儿,通过法律角度做过解读。

大概意思是,压岁钱属于赠予行为,应该归受赠人所有。

民法典上也有过明确解释,只要孩子达到8周岁,那么监护人只具备帮助孩子保管压岁钱的权利,不能占为己有和没收,触犯任意一项,都是侵权行为。



简单来说,在法律层面,压岁钱的归属权就是孩子的。

而家长若用任意方式,去索要孩子的压岁钱,以及使用孩子的压岁钱,都属于侵权行为,要负相关责任。

其实,作为家长,我是非常提倡大家让孩子自主去规划和使用压岁钱的。

一方面,这么做,可以培养孩子的金钱观和理财能力。

另一方面,钱也是孩子获取安全感与自信心的一种来源。

就像作家三毛说的那样:

一个小孩子,虽然不愁衣食,但是走起路来,也希望有几个铜板在口袋里响。

所以,如果可以,请把这份底气,还给孩子。

最后也想问问大家,你觉得压岁钱该属于孩子,还是家长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