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知道乙肝这种病症,它可传染,很难治,会致癌,一些人还认为确诊了乙肝病毒,发展成肝癌有三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
其实很多人对乙肝有一些认识误区,对乙肝病毒不了解、对病症以讹传讹、对患病前途悲观失望、对治疗和用药随心所欲,等等,各方面原因联合起来,硬是把一个慢病变成了恶疾。
乙肝为什么说是慢病,不是恶病?即使它目前不能完全治愈,只能控制和临床治愈;即使它直接影响了世界约2.5亿人,我国约7000万人,每年全球因乙肝去世的人超90万;即使它是引起“癌中之王”的主要原因,超过80%的肝癌是乙肝诱发。因为乙肝有几个明确的结论:
1、乙肝人群分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和乙肝患者两大类,携带者占大多数,体内虽然有病毒,但只要没有诱发肝炎,一样可以和普通人一样生活,一样能长寿,很多人能达成这样的目标。
2、我国乙肝传播方式主要是母婴垂直传播、血液传播、体液传播,在乙肝疫苗的强制接种下,还有药物的有效阻断下,乙肝人群增量很小了,存量变少了。
3、乙肝的抗病毒治疗已经摸索出了规范化治疗、中西药结合等成熟套路,只要不折腾、不乱来,哪怕肝炎发作也会有效控制病情、减少损伤。
4、随着医疗技术进步,哪怕是严重肝硬化、中晚期肝癌,也有办法介入和缓解,尽量延长生存时间,减少复发概率,不乏长期存活的病例。
乙肝的起点和根源是乙肝病毒,虽然上世纪六十年代才发现,七十年代才一睹真容,但已成功跻身于人类最难对付的病毒行列。
乙肝病毒结构非常简单,只有“一件马甲+一个内壳”,马甲上有表面抗原,内壳存有双链DNA、蛋白质,蛋白质有核心抗原和E抗原。但乙肝病毒天生是嗜肝病毒,只要成功钻进肝脏,它的“好日子”就来了。
乙肝病毒钻进肝脏,做了5件事,每件事都很扎实、很有效:
1、欺骗:骗过免疫细胞的盘查,骗取免疫系统的信任,获得长期居留在肝脏的资格。
2、圈地:把自带的马甲罩在肝细胞表面,意味着该肝细胞已经“有主”了。
3、挟持:乙肝病毒寄生在肝细胞后,它挟持了肝细胞,与肝细胞紧密结合在一起,还生成了新东西—乙肝病毒母体。
4、躲藏:乙肝病毒母体深深钻进细胞核里,这样就能避开免疫细胞、药物的清除。
5、繁衍:乙肝病毒母体通过自带模板,利用肝脏丰富的聚合酶催化,大量且疯狂地复制乙肝病毒子孙。
无论乙肝病毒怎么折腾,只要没有打破免疫耐受期,也就是免疫系统没有识别和清除乙肝病毒,当事人是病毒携带者,生活没有什么问题。一旦免疫系统开始清除乙肝病毒,意味着进入免疫清除期,肝炎发作。
肝炎的原因是免疫细胞杀死了乙肝病毒母体复制出来的病毒,但也把紧挨着的正常肝细胞干掉了,出现各种炎症反应,体检和血检指标能清晰反映出来。
免疫系统清除乙肝病毒,是全天进行的,意味着肝脏受损也是24小时无休的。肝脏有再生功能,但新生的肝细胞没办法替掉死亡的肝细胞,死亡的肝细胞成为肝脏的阻力。慢慢地,肝脏一边受损失能,一边异常增生,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逐步出现了。
乙肝发展到肝癌,按照《慢性乙肝防治指南》,有5步:
第一步:不慎感染乙肝病毒,以母婴垂直感染多见,乙肝病毒趁免疫力尚未健全之时大肆发展,病毒在体内有充裕的发展时间,往往最难根除。检查可见乙肝病毒DNA、标志物阳性,但影像学检查正常,肝功能正常,无需治疗。
第二步:轻度慢乙,表现为乏力、肝区胀闷不适,厌油,食欲差,尿黄等症状,检查发现相关数值:谷丙酶在40—120之间,总胆红素在17.1—34.2之间,白蛋白大于35,凝血酶原活动度大于70%,胆碱脂酶大于5400。肝功已经明显波动,是乙肝发作的信号。
第三步:中度和重度慢乙,表现为频繁的消化道症状,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下肢水肿、面色泛黄或发黑,出现黄疸、肝掌、蜘蛛痣等问题,谷丙酶和谷草酶在120以上,甚至高于400;总胆红素在34.2—85.5之间,甚至大于85.5;白蛋白在34—35之间,或小于32;凝血酶原在40%—70%左右,胆碱酯酶处于5400到4500之间,或更小一些。
第四步:发展为肝硬化,其实,从轻度慢乙开始,就开启了肝硬化的进阶之路,症状越严重,表现越明显。肝硬化表现为重度乏力、腹水、消化道出血、门静脉高压、牙龈出血等,化验指标严重偏离正常值,凝血酶原小于40%,胆碱酯酶小于2000,总胆红素大于171.
第五步:肝硬化到肝癌。肝癌有早、中、晚期之分,早期肝癌无明显症状,影像学可提供直观的依据,只有到中晚期肝区疼痛、消瘦明显、出现肝肾综合征等,越早发现越有利于治疗和控制。
乙肝病毒引起肝癌的5步,每一步都可防、可查、可控、可治,实际上只有少数人会拿到“肝癌”这个下下签。关键是在已知自身是乙肝人群的情况下,坚持乐观,严格自律,不打疲劳战,不乱吃药,远离饮酒和熬夜,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