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每逢春节返乡,一辆BBA座驾是许多人眼中成功的象征。车价越高,就越能赢得旁人的羡慕与尊重。

对于那些从县城走向大都市打拼的年轻人来说,选择开什么车回家,不仅仅关乎速度和归途,更是一场关乎尊严与地位的无声较量。

之前我们曾经推文过,在许多乡镇,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相对滞后,这导致当地消费者仍然对BBA(奔驰、宝马、奥迪)等传统豪华品牌抱有较高的崇拜心理,特别是上了一定年纪的人群。因此,开BBA回家,依然有着一定的“身份”价值。



然而,如今的年轻人正悄然发起一场“座驾革命”。

BBA不再是唯一的宠儿,他们转而将目光投向了电动车市场。蔚来、小米、理想等电动车品牌,在街头巷尾愈发常见,成为新的潮流风向标。

过去,长辈们对奔驰、宝马的各个型号了如指掌,一眼便能估摸出晚辈在外打拼的收入水平。然而,面对电动车,他们却显得有些无所适从。

因为电动车市场的新旧更替速度之快,价格体系之复杂,远远超出了他们的认知范围。车的价值不再仅仅体现在车标上,而是隐藏在电池续航、智能驾驶、科技配置等看不见的地方。

在这样的背景下,买电动车成为这一届年轻人新型炫富方式。这场由年轻人引领的汽车消费变革,正悄然改变着我们的过年返乡“座驾文化”。


开电车回家过年,能有多飒?

在过去,判断一个人一年赚了多少,往往看他手中的“车钥匙”便能略知一二。

奔驰、宝马、奥迪(BBA)这些烧95号汽油的豪车,被视为成功的标志,深入人心。

特别是在下沉市场,人们只认车标,不认其他,BBA就是有钱人的代名词。谁家的孩子要是开着BBA回家过年,那绝对是轰动全村的大事。

然而,近两年来,返乡的年轻人开始打破这种固有的观念。他们不再盲目追求BBA,而是选择三四十万的新能源车,如问界、蔚来、理想等品牌,在大街小巷中愈发常见。



年轻一代的观念正在悄然变化,他们对汽车的期待不再局限于面子问题,更追求个性化与科技感。

田亮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开着新买的小米SU7回老家,想到这辆车竟成了村里的“明星”。年轻人纷纷驻足观摩,坐到副驾驶上体验智能屏幕,询问各种功能。

田亮感慨地说:“我感觉这辆不到30万的新能源车,受到的关注度比开四五十万的宝马、奥迪还多。幸好当时没有买BBA!”在他看来,同等价位里,造车新势力的综合实力更强,买BBA纯粹是买了个牌子。

更让田亮意外的是,老一辈的思想也在悄然改变。他们能够理解年轻人为何偏爱新能源车而非BBA。一位长辈半开玩笑地说:“以前,没钱买BBA;现在,没钱才买BBA。”

确实,以合资品牌为首的燃油车市场确实日薄西山。众多合资车销量大幅下滑,车企传出工厂关停、大幅裁员的消息。

就连BBA也难以幸免,销量同比下跌,价格体系崩溃。奥迪A3 Sportback优惠后仅售12.31万元,宝马i3裸车价更是曝出18万元,加上保险也不过19.2万元。

与此同时,新能源车的崛起势不可挡。年轻人不仅自己热衷于购买电动车,还非常乐意向长辈展示其优点:按摩座椅、智能语音交互、车载冰箱、自动泊车、中控大屏幕,甚至还能在车里看电影。


图源:理想

长辈试驾以后,也给出了充分的情绪价值:“这车确实挺好。”“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有意思的是,不仅返乡的年轻人爱买新能源,许多县城家庭在拥有了一辆油车后,往往会再选择一辆电车作为日常代步工具。在小区院子里,蔚来等新能源车型屡见不鲜,其中不乏本地牌照。

而且据我了解,许多亲戚朋友第二辆车都是选择理想、问界、蔚来等新能源车,且大多是靠口碑推荐购买。

从易车网对各城市畅销车的盘点来看,一线、新一线及二线城市最受欢迎的车型是特斯拉Model Y,三线城市则是比亚迪海鸥,而四五线城市则偏爱比亚迪秦PLUS新能源。



只能说,燃油车过去几十年建立的品牌等级,正被电动车挑战、瓦解,而年轻人也顺势开启了一次新的汽车面子革命,用电动车重新定义了成功与品


售后和充电的难题依然是难题

在下沉市场,尽管新势力电动车品牌已屡见不鲜,但售后和充电问题仍是绕不开的难题。尤其是充电难题,让不少开电车回家过年的人心生畏惧。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2025年春运期间,全国高速公路上新能源汽车的日均流量达到了685.46万辆,同比上升了61.81%,新能源汽车流量占比也达到了17.56%。

然而,电动车充电难直接导致出行困难大幅增加。有的车主在回家的一千公里路程中,遭遇大堵车,无法下高速充电,车辆失去动力,最终不得不花费2000元叫拖车回家。更有车主在高速公路服务区苦等充电桩,排队数小时只为换取宝贵的充电时间,甚至因此大打出手……



上海返乡的新能源车主何旭就深有体会,他说开电车回家最担心的就是充电问题,一路上提心吊胆,连空调都不敢开。

“每次当车辆电量剩余20%时就要开始找充电桩,基本上每开200公里左右,就要充一次电。”何旭表示,从上海到安徽的600公里旅程,他耗费了10小时,总计充电3次,花费174元。

同样“全程电量焦虑”的还有陈全,他告诉笔者,今年他第一次开这辆新能源车回家,从杭州到安徽合肥的526公里路程,他行驶了八个半小时,其中充电和休息就花费了3个小时,中途有一次跑了3个服务区才充上电。

虽然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已建设了约3.5万个充电桩,覆盖率从2023年底的85%提升至98%,但各地区分布不均的问题依然严重。公共充电桩主要集中在一线、二线城市,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公共充电桩建设仍有待提速。特别是在西部及东北地区,充电桩的覆盖率相对较低。



而在北方寒冷地区,电动车主还需担心续航问题。低温天气会影响电池活性,不仅续航也随之大打折扣,甚至还可能出现充不进电的情况。

除了高速充电难,下沉市场的县城和乡镇也面临充电设施匮乏的问题。

汽车之家的《中国新能源汽车用车报告(2024年)》显示,公共充电桩保有量一线与二线城市合计份额近50%,三线及以下城市公共充电桩的建设有待提速。

许多在外务工的年轻人春节回到县城,满心欢喜地想开上新能源汽车走亲访友,却发现充电桩少得可怜,排队充电动辄数小时,这让他们的出行计划大打折扣。

其实,从理论上说,农村充电应该更为便捷,家家户户都可以安装充电桩。但现实情况是,很多年轻人并不经常在家,觉得为了偶尔几次的充电而安装充电桩不太划算。

为了应对充电难题,一些车主不得不网购随车充电器,但这种充电器的速度极慢,充满一辆车竟然需要20多个小时。这里说一句,如果在农村老家使用这种充电器,车主们一定要仔细检查插板功率,避免充电时间过长带来安全隐患。

不过,充电难的问题并非无解。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持续增长,充电站也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说到底,这还得靠大家多买、多换、多添电动车,用市场需求推动充电设施的完善。

另一个是老生常谈的新能源汽车售后维修问题。之前我们首席文章有分析过,新能源汽车目前有“换不起”“修不起”“维修难”三大困难。

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一旦损坏,更换费用高昂,从5万元到23万元不等。而新能源汽车的单次维修费用也比燃油车高出20%~30%。同时,由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相对新兴,维修渠道和人才都相对匮乏。



更糟糕的是,由于新能源汽车市场尚属新兴,维修渠道和人才都相对匮乏。据预测,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人才缺口将达到103万人,其中维修领域将面临80%的人才空白。

此外,新能源车险的投保难、续保难问题也日益凸显。

许多新能源车主反映,保费价格逐年上涨,甚至有的营运货车和网约车根本买不了保险。中国银保信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平均保费比燃油车高出约21%。

这主要是因为新能源汽车的出险率相对较高,保险公司承担的风险增加,同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保险数据积累不足,导致定价困难。

“买得起车,但养不起。”成了很多人买新能源车的真实写照。




2025,新能源汽车还会内卷吗?

2024年,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了历史性的突破,销量与交付量双双跨越千万大关。

据中汽协数据,这一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销量预计接近130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1%和37.6%。

在这片蓬勃发展的热土上,各大车企的竞争也愈发白热化,即便是传统意义上的销售淡季——春节期间,也未见丝毫减速。

1月,小鹏汽车以交付量30350辆的佳绩,力压理想,重返“蔚小理”销冠宝座。这次回归,距离小鹏上次夺得新势力年度销量冠军已经过去了近两年时间。

小鹏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对MONA M03和P7+两款车型的精准定位,这两款车分别以15万和20万以下的价格区间,与理想、蔚来30万的整体定位形成了差异竞争。



另外,特斯拉也推出了焕新版Model Y,长续航版本续航里程高达719公里,也是史上续航里程最长的Model Y。

更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FSD完全自动驾驶能力正在不断进化,V13.2版本已经能够实现“点对点”自动驾驶,从停车状态开始,到停车位结束,全程无需人工干预。

特斯拉相关人士更是信心满满地透露,2025年特斯拉FSD将迎来重大技术突破,目前尚无实质性竞争对手能够与之抗衡,尤其在数据生成和算法训练方面,特斯拉远超同行。



小米汽车作为新势力中的黑马,SU7车型连续四个月销量破2万辆,单车销量直逼众多多车型品牌总和。而零跑汽车则凭借超高的性价比,在1月实现了25170辆的销量,同比增长105%,并计划在2025年交付50万辆。

然而,并非所有新势力都能在这场盛宴中分得一杯羹。蔚来汽车的表现就显得有些乏力,1月交付量仅为13863辆,其中蔚来品牌交付新车7951辆,乐道品牌交付新车5912辆。

春节期间,蔚来还是放出了免费换电大招。截至2025年1月31日,蔚来的换电站数量总共有3106座了,高速公路上的都有964座。



不过,这换电服务也是有利有弊。一开始,大家都夸换电快,3分钟搞定,比充电方便多了。可到了春运高峰,换电站前面也排起了长龙,因为换电站的电池也得充电,不是无限量供应的。这时候,传统加油就显得快了,增程式电动车的优势在此刻显现。

此外,换电站的建设不仅成本高昂,还面临着盈利难题。更重要的是,由于电池规格的不统一,蔚来汽车难以与其他车企实现兼容,挺尴尬的。

从2018年开始算起,蔚来已经亏了980多亿了,去年一年就亏了138.9亿。眼看着老这么亏也不是办法,着急的蔚来开始推出乐道、萤火虫等新品牌,但能否在下沉市场吃到肉还不好说。

回望过去,中国汽车工业在追赶国际品牌的道路上历经坎坷,而新能源汽车的崛起被视为弯道超车的关键。但随着行业盘子增大,价格战此起彼伏。

2024年,多达227款车型选择降价以争夺市场份额,有新势力因资金链断裂而倒下,如高合、极越、威马等,让人不禁扼腕叹息。

展望2025,小米YU7、特斯拉新款Model Y、Model Q、小鹏G7、问界M8、极氪EX1E、尊界S800、阿维塔06等新车型的推出,将进一步加剧市场的竞争。



与此同时,行业整合趋势明显,宁德时代发布的磐石底盘开启了动力电池厂商逆向整合行业的新模式,预示着“预制车”技术可能成为影响新能源行业格局的新变量。

总之,我们认为,2025年的新能源车市,战争不会停歇,价格战与价值战的双重考验下,洗牌仍将继续。

参考资料:

1、《2025年新能源车买得起,但修不起换不起》首席商业评论

2、《开新能源车返乡过年:有人跑3个服务区才充上电,有人开2小时就焦虑电量》九派新闻

3、《开电动车回家过年,我后悔了吗?》车主指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