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总台春晚重庆分会场,一场美轮美奂的无人机表演秀,点亮了重庆的夜空,也点燃了观众的热情。
为了让大家都能去现场一饱眼福,宠粉的重庆将每日进行无人机表演持续至元宵节,两江四岸均可观看。
2月6日,上游新闻记者在该无人机表演团队处了解到,在除夕夜无人机表演排练期间,因为重庆市民太过热情,每天守在滨江路“剧透”,推动了表演只能不断改进创新,力求除夕夜里的表演和排练“不一样”。
2025台无人机
带来重庆蛇年春节最“宠粉”演出
2月6日晚上八点半,南滨路弹子石广场附近滨江路上,便已经有市民陆续到来,一边欣赏重庆两江四岸绝美夜景,一边等待无人机表演的开始。
在重庆市规划展览馆2楼的平台上,2025台参与表演的无人机整齐排列,因为天空下着小雨,所有无人机被一层白色的遮雨塑料膜遮盖。
当晚10点15分,无人机准时升空。大辣椒、烟花、灯笼......无人机每次变换图案,都会引来现场市民和游客的惊呼。
“跟电视上看效果完全不一样,非常震撼也非常自豪,震撼是因为想象不出无人机怎么这么厉害可以做到如此精细的表演,自豪是因为亲眼看到我们国家的科技发展越来越快!”现场一名市民说道。
“只要雨下得不大,我们的表演都会正常开展。”深圳大漠大智控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漠大)总台春晚重庆分会场项目负责人李经亮介绍,大漠大在收到春晚的邀请后,从12月开始筹备无人机表演,在与春晚导演进行思维碰撞、编辑剧本、设计画面后,1月1日无人机表演服务部门便到达重庆开始前期布置,1月4日起开始表演测试工作。
“我们本来出于春晚的节目保密需求,计划在凌晨12点到1点钟,大家都睡觉了再进行飞行测试。”李经亮说,但令团队完全没想到的是,重庆这个不夜城的市民竟然如此热情,不少重庆市民为了观看无人机表演彩排,就一直守在江边,甚至等待四五个小时。
因为无法躲避掉重庆市民的热情打卡,团队干脆将飞行测试时间提前到了九点过,大家也不用再“一起熬夜”。
“我们测试一结束,画面就全部出现在了网络上......”李经亮说,这给团队成员带来很大的压力,很多画面都要不断进行调整和创新,力求减少“剧透”,不让大家在春晚画面上看到的内容和彩排内容有太过一致的地方。
两江四岸
展现重庆最美夜景
朝天门、大剧院、千厮门大桥......在两江交汇的南滨路,无人机表演和重庆夜景交相辉映。李经亮介绍说,团队精心选择这个表演位置,就是为了把重庆夜景最美的一面展现出来。不过,因为山城独特地貌和春晚拍摄更高的要求,团队经历了不少的挑战。
因为重庆冬季的雾很大,无人机灯光设计和调试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同时,因为飞行场地位于江边,会有很大的水汽,无人机表演后机身上和飞机箱内经常会有一层水雾,需要经常进行清理和维护,对每天高强度的飞行有很大的挑战和难度。
在以往春晚无人机表演中,无人机是单独表演拍摄,再与演员的舞台表演剪辑在一起,但本次总台春晚重庆分会场第一次采用了以无人机作为背景和演员配合进行卡点拍摄,无人机要配合演员表演准确运行,分秒不差,是非常大的一个挑战。
“这次飞行表演任务除夕便圆满结束了,但是重庆市政府非常“宠粉”,为了能让大家一直观赏无人机表演,把团队留了下来。”李经亮说,重庆市民和游客们也非常捧场,早早便会到江边来等候演出,气象、海事、公安、消防等众多政府部门都在积极配合提供便利,让人非常感动,让他深刻感受到了重庆宠粉的“硬实力”。
“我们的无人机炫彩度是非常好的,但在重庆夜景之下,无人机仿佛不再是主角,而是成为了重庆美丽夜景的配角。”李经亮说道。
大漠大副总经理李浩表示,该公司和总台春晚已经合作六年,每一年的春晚都会提出更高的表演要求。
蓬勃发展:用无人机表演助推文化传播
目前,在应用场景上,无人机表演已广泛融入旅游景区、城市地标、体育赛事等领域,成为文化展示与宣传的重要手段。
李浩介绍,无人机集群表演国内外市场近年来一直保持快速增长,2023年至2025年国内无人机表演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长。自2024年国家推出行业相关管理办法后,行业蓬勃发展。
“无人机集群表演行业潜力很大,无人机+文旅、无人机+融媒都是拥有广阔市场前景的赛道,大漠大公司正在努力推进将无人机集群表演变为文旅相关产业的‘新基建’。”李浩介绍,第4代无人机还可以实现自动充电、全自动化表演,如果在景区内安装好“无人机表演基础设施”,无人机可以自己完成每天的定时表演。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无人机表演在文化传播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以总台春节分会场为例,表演巧妙融入春节元素与重庆当地特色,将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以创新的视觉形式呈现给全球观众。
这种创新的文化传播方式,打破了传统舞台表演的空间限制,以广袤夜空为幕布,吸引了更广泛的受众群体,无论是现场观众还是通过电视、网络观看直播的观众,都能被这种独特的文化展示所震撼。
上游新闻记者 宋剑 周本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