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重点项目中新开工项目88个、较上年增加22个,占比达64.2%、较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
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从2023年开始,烟台连续三年新春伊始都会推出一揽子政策措施,为实现当年目标任务提供强力支撑,随后举行新春第一场新闻发布会对一揽子政策措施进行解读。
7日上午,烟台市政府新闻办召开落实2025年“全市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建设推进大会”塑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一揽子政策措施任务新闻发布会。在新春第一场发布会上,烟台市政协副主席、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王松杰率领4位副主任,组成最强阵容登台解读一揽子政策措施任务并解答记者提问。
286条分工,“一方案两清单”
细化烟台绿色转型“总台账”
在1月1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烟台市发展改革委介绍了山东省《关于支持烟台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的实施方案》以及《支持烟台市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政策事项清单》《烟台市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重点项目清单》“一方案两清单”的情况。王松杰表示:“可以说,‘一方案两清单’是近年来省里出台支持烟台发展的‘重量级’文件,在烟台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为确保“一方案两清单”落实落地、真正发挥出实效,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市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区市和部门,对“一方案两清单”进行了归纳整理,形成197条分工。同时,对近年来烟台市出台的《烟台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烟台市碳达峰工作方案》《国家碳达峰试点(烟台)实施方案》《烟台市贯彻落实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两年行动方案(2024—2025年)》等5个相关文件一并进行了统筹分工,剔除重复、归纳同类,形成89条分工。这样,与“一方案两清单”总共形成286条分工,作为烟台市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台账”,由市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实行统筹调度,既有利于一揽子文件的落实,又有利于全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工作的衔接补充。
为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市发展改革委还将286条分工明确到市级领导,确保每项分工既有部门落实,又有市级领导牵头。对《分工落实意见》,将实行“月调度、季通报、半年评估、年终总结评价”的推进机制,全力以赴抓好落实,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取得实效。
36条大礼包
90%以上直接面向经营主体
为落实好国家增量政策,实现烟台市今年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市发展改革委会同19个部门起草了《烟台市2025年促进经济稳健向好、进中提质政策措施清单》。
烟台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姜锐介绍说,《政策措施清单》突出针对性。90%以上的政策措施直接面向经营主体,拿出“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发展,一方面,注重培优育强骨干企业,通过开展试点、奖补支持等方式,激励龙头企业发挥示范作用,引领带动重点行业领域全面提质增效;另一方面,注重增强普惠性和可及性,面向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推出简化流程、降低收费等制度性改革类政策,采取“免申即享”“直达快享”等模式,尽可能让更多经营主体受益。《政策措施清单》共包括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保障重大项目建设、加力促消费惠民生、促进外贸稳量提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5个部分36条政策措施。其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方面提出深入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推动惠企利民政策兑现等4条政策措施;保障重大项目建设方面提出动态完善“两重”“两新”项目储备库、谋划实施省市级重点项目等7条政策措施;加力促消费惠民生方面提出筹集500万元市级服务业引导资金、策划特色游精品线路等9条政策措施;促进外贸稳量提质方面提出落实“好品山东鲁贸全球”市场开拓行动、出台新一轮跨境电商三年行动方案等5条政策措施;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提出开展“人工智能+”专项行动、培育打造烟台工业领域元宇宙特色应用基地等11条政策措施。
今年省市两级重点项目
年度计划投资超2300亿元
近年来,烟台招远核电获批核准,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投产,一大批重点项目的开工投产为全市经济注入“强心剂”,今年烟台市重点项目整体情况如何?
烟台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庄英介绍,今年烟台市成功入选省级重点项目151个、数量全省第一,其中省重大项目44个、连续四年居全省第一;省级重点项目总投资9372.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308.6亿元,均连续四年居全省第一。300个市级重点项目总投资9063.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992.9亿元。全市重点项目总体呈现“大项目稳固支撑、新项目接续有力”向好趋势,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大体量项目形成强支撑。2025年烟台市省级重点项目总投资突破9000亿元大关,占全省20.4%,其中总投资过千亿元项目3个、过百亿元项目15个、过十亿元项目98个;市级重点项目中总投资过千亿元项目1个、过百亿元项目17个、过十亿元项目168个,“千亿领航、百亿支撑、十亿带动”项目格局更加巩固。新开工项目明显增多。省级重点项目中新开工项目88个、较上年增加22个,占比达64.2%、较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总投资168亿元的万华新一代电池材料产业园、总投资20亿元的福山区南航科创智谷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将开工建设,年内可形成925.5亿元投资增量,有效发挥即期拉动作用。新能源项目助推绿色低碳转型。省级重点项目中,新能源项目数量达22个、占比14.6%,总投资5683.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63.7亿元,较上年分别增加2075.2亿元、223.1亿元。今年在加快建设三大核电项目的基础上,还将持续建设总投资105亿元的烟台市区域储能中心项目、总投资127亿元的华能半岛北海上风电项目等一批现代能源项目。
今年市发展改革委将发挥好烟台市重点项目要素保障服务专员制度机制效能,实现要素精准匹配保障,确保一季度全市重点项目开复工率达到50%以上、二季度达到70%以上,实现“上半年高密度开工、下半年大规模见效”,力争省市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投资2300亿元以上,为烟台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夯实项目支撑。
今年烟台规模以上生产性服务业
营收占比将突破80%
生产性服务业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赋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在烟台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既能进一步放大“制造业强市”优势,反哺制造业加速转型升级,又能突出工作重点,精准定位切口,带动全市现代服务业实现突破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烟台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李江介绍说,为接续良好效果,今年压茬提出了第二批6大领域20项生产性服务业突破事项,将与第一批生产性服务业突破事项协同用力,形成梯次培育、滚动发展的良好格局,持续为经济稳定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下步,市发展改革委一方面切实加大政策要素保障力度,用好省、市服务业引导资金,争取工信、科技、商务、交通运输、金融等服务业相关领域政策支持,对突破事项和优质项目给予倾斜,打造资金、技术、人才政策洼地;另一方面切实完善协调调度机制,实施清单化动态管理,建立健全协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推动两批事项加快见效,确保2025年规模以上生产性服务业营收占比突破80%,带动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以上,达到5700亿元。
注重筑牢各区市发展根基
支持县域深挖发展潜力
近年来,烟台市先后推出振兴县域经济三年行动方案,出台支持莱州崛起、莱阳突破、芝罘区“一核突破”全面起势、黄渤海新区走在前当先锋等文件,取得明显成效,莱州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跃升至全市前列,莱阳市成功入选山东省预制菜试点县,芝罘区时隔3年重返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黄渤海新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稳居全省4个省级新区首位,龙口、招远、蓬莱获评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各区市发展呈现出新的活力,实现了新的突破,有力支撑了烟台2023年迈入万亿级城市、2024年继续较好发展。
烟台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孙吉鹏介绍,2025年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从全面提升县域综合实力、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深挖县域发展内需潜力、厚植科技创新动能、构建城乡区域融合发展新格局、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支持深化改革开放、强化资源要素保障能力、切实强化组织保障等9个方面提出了50项具体、可行、有效的务实举措。
孙吉鹏说:“比如,提出支持经济实力强的区市勇当先锋、做好示范,特色经济显著的区市扩大优势、争先进位,基础薄弱的区市抢抓机遇、缩小差距,特别是支持龙口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内冲刺2000亿元。工作要点注重筑牢各区市发展根基,明确了塑优培强产业园区载体、持续延伸绿色石化产业链条、支持有色及贵金属产业高端化发展、推动汽车产业攀高向强、支持电子信息产业智能化发展、推动高端装备产业扩能提效、做大做强预制菜产业、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高地、突破崛起航空航天产业、繁荣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力提升工业设计能力、实施降物流成本专项行动、深入实施‘金融直达基层加速跑’行动、加快经济数字化转型等14项支持产业发展政策事项。注重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方向,提出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城市绿色低碳转型、生活绿色低碳转型等相关目标任务,支持各区市积极开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试点建设,着力打造长岛国际零碳岛。注重统筹资源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提出进一步强化项目要素保障,更好发挥政策资金带动作用,提供有力财政保障,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等具体措施。”
记者 孙长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