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后市场可谓是风云变幻,热闹得很呐!
以前,汽车4S店和汽修店那可是稳稳赚钱的生意,现在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你知道吗?
从2020年到2023年,全国有超过8000家汽车4S店退网关门,年均退网量超2600家。
2024年上半年,退网的4S店就接近2000家。
不光是4S店,大批汽修店也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
01、传统汽修店,为何深陷绝境?
在北京某汽配城经营多年的个体老板刘强,谈及疫情放开后的生意变化,满脸无奈:“放开也不能给汽车后市场生意带来本质性的改变。”
刘强所说的本质性改变,指的就是汽车后市场激烈残酷的竞争。
汽车后市场服务领域门槛较低,市场上服务门店五花八门,大到4S店,小到街边夫妻店,服务内容相似,质量却参差不齐,收费也毫无标准,市场乱象丛生,竞争日益激烈。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截至2022年6月,我国登记在册的汽车维修企业接近90万家,相比2020年增加了近30万家。
以2022年汽车保有量31903万辆计算,每家店平均可服务汽车数量约为354辆,比2020年的大约430辆车/店,缩减了近20%。
网站截图
而美国汽车后市场在2020年这个数据是1470辆/店,差距一目了然。
由于服务项目和商品同质化严重,低价竞争成了行业常态,门店盈利能力持续下降。
有些门店老板忙活一年,扣除成本,利润还不如高级汽修师傅打工赚得多。
不赚钱、难赚钱成了汽车后市场服务企业的最大难题。
屋漏偏逢连夜雨,外界资本大量涌入,更是加剧了竞争的激烈程度。
看到汽车后市场超万亿的价值,各种B2B、B2C、O2O汽车后市场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覆盖汽修、洗车、保养等各个方面。
这些“后来者”凭借强大资金实力,通过“烧钱”进行低价竞争,“一元洗车”“免费换胎安装服务”等促销手段层出不穷,传统汽修店被冲击得苦不堪言。
除了外部竞争,不断攀升的内部成本也在危及传统汽服店的生存,主要体现在房租和人工成本上。
刘强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春节后门店房租到期,续签时房东要求租金从一年15万涨到25万,为了招工还得提高工资。
为了维持经营,很多老板只能不断加大投入,引入其他业务,寻求多元化发展,但这也导致经营成本不断增加,毛利润不断下降,陷入窘迫境地。
02、新能源浪潮下,汽修店的转型与挑战
在新能源车与燃油车此消彼长的过程中,传统汽修店的日子愈发艰难。
燃油车销量持续缩水,汽修店客户越来越少,而新能源汽车份额不断提升,又给汽修店带来了不小的打击。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2023年,超8000家汽车4S店退网关门,年均超2600家,2024年仅上半年就接近2000家。
大批汽修店也难逃寒冬,因为除了燃油车客户减少,新能源汽车维修保养的基础逻辑与燃油车完全不同,汽修店业务难以拓展至新能源领域。
虽然新能源汽车维修行业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目前也面临着诸多难题。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指出,2025年新能源汽车维修和研发专业人才缺口将达到103万人,目前国家就业人口总体不足10万人。
另外,新能源汽车维修成本高、维修时间长、维修点较少,车主常反馈“买车容易修车难”。
新能源汽车的维修保养,普通汽修店很难满足。一方面,很多新能源汽车品牌规定,车辆只有在4S店维修保养,才能享受三电质保服务;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配件科技含量高,专车专用,外面难找到配件,即便找到,使用功能也可能受影响。
而且,新能源车型内部构造复杂,维修需要懂电路、电子知识等,就业人口缺失严重。更关键的是,没有厂家授权,即便有检测设备也进不去系统,而厂家授权只针对4S店。
为了生存,越来越多中小汽修店开始加盟新兴互联网汽修连锁势力,如途虎养车、天猫养车、京东养车等。
F6大数据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中大型连锁门店累计车辆进厂台次同比增长5%,小型连锁同比下滑4%,单店基本与上一年同期持平,规模化经营优势明显。
有相关从业人士表示,未来一段时间,燃油车保养维修仍是汽修店主业务,但向新能源车维修市场转型不可避免。随着过质保期的新能源车增多,汽修店这方面维修业务量也会增加。
汽车后市场正经历着一场大变革,传统汽修店面临着残酷的竞争和艰难的转型。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汽修店只有不断提升自身实力,适应市场变化,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
是选择坚守传统,还是勇敢拥抱变革?这是一个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