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10月31日下午,许世友将军的遗体告别仪式正在南京军区大礼堂举行,当运送棺材的车辆缓缓离开,王震回头对参加葬礼的众老将说:“你们可千万不能学他这样啊……”
1985年10月22日,一代名将许世友在南京军区总医院八病区逝世,享年80岁,对于承办许世友的丧事,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示,均未涉及遗体究竟是土葬还是火葬,当时除了少数落后地区外,全国都禁止了土葬,南京军区的上上下下都知道,许世友遗体的处理是特殊的,例外的。
那还是在1956年,在中南海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期间,中央领导默默地传阅着一份关于国家机关领导人实行火葬的《倡议书》。
当时这份《倡议书》后面签名的有:毛主席,朱老总,彭德怀,康生,刘少奇,周总理,彭真,董必武,邓小平。
不久,中共中央八大召开,当《倡议书》传到许世友手中时,他不仅没有签名,还找到毛主席,表示自己对火化不理解。
许世友是个出了名的孝子,这一点已经闻名四邻,而每当许世友做错事,他便会跪到母亲面前,痛哭流涕认错。
许世友自从参加红军后,睡梦中常常因思念母亲而泪流满面,他的部队两次路过敌占区的家乡,他都冒险回到家中探母,1952年许世友担任山东军区司令员,他请假回家看母亲,此时,离他1932年那次回家,母子二人已经有20年没有相见了。
那天,许世友翻身下马,见到自家门前有一位老婆婆,一身褴褛,灰白的乱发犹如一堆乱窝草,脚上穿着露出脚趾的破棉鞋,这便是许世友的母亲,许世友母亲一眼就认出儿子:“你是友德娃吧?”
“娘,我是友德啊!”许世友“扑通”一声,跪倒在老人家面前,母子抱头痛哭,许世友为母亲擦擦眼泪,“友德娃,你大老远来家一趟不容易,俺替你烧水喝。”许世友母亲颤巍巍地起身,回屋里烧水,而跪在地上的许世友没有母亲的发话,就一直跪在那里。
19957年冬天,已经是国防部部长兼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又一次回家,此时,许世友母亲已经78岁高龄,那天许世友到了家,许母正在喂猪,许世友轻轻喊了一声:“娘,俺回来看您了。”
许世友这骁勇善战的将军,在母亲面前却永远是个孩子,他伴随着母亲,呜呜地哭起来,1959年许世友探亲,许母已经作古,许世友跪在母亲的坟边,喃喃自语:“娘,忠孝难两全,您老人家健在时我未能服侍你,我死后,一定来为您守坟。”
1979年10月22日,许世友决定死后回到母亲身边,他有了土葬的想法,1985年刚过元旦,许世友交代秘书给党中央写了报告,说自己来日不多,对组织别无他求,要求党中央在他死后实行土葬,理由是自幼参加革命,报效生母不足,活着尽忠,死了尽孝,葬在老母坟边。
时间一天天过去,许世友将军的病情一天天地恶化,他经常在朦胧中询问报告是否有了回复,许世友要求土葬的报告送到北京,中央领导和中央领导传阅,全国解放后,除了任弼时,毛主席没有火葬,还没人要求土葬,最后,报告送给了邓小平,请他拍板。
邓小平了解许世友,于是他便在报告上批示:“照此办理,下不为例。”10月263日上午,中顾委副主任王震受邓小平委托来到军区,郑重地传达了邓小平的意见,他说:“许世友在60年的戎马生涯中,战功赫赫,百死一生,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经历,特殊贡献的特殊人物”,邓小平同志签的通行证,这是特殊的特殊。
10月31日下午,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南京向许世友的遗体告别,当许世友的遗体入棺后,王震叹了口气,随即转身对参加遗体告别仪式的众位将军说:“你们可不敢学他啊!”
许世友土葬是特例,而且是仅有一个的特例,因此王震才会对王震才会对众位将军说这话,许世友的墓地紧靠着父母的墓穴,了却了他“死后尽孝”的最后心愿。
墓穴坐落在青山绿丛中,却没有任何修饰,一年后,由王震出面提出,为许世友竖立了一块高高的花岗岩石碑,著名花甲范曾手书七个大字:“许世友同志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