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广东妇女十四大·奋进的五年
五载奋进,全省妇女事业硕果盈枝;共赴盛会,以饱满的热情阔步向前。为迎接广东省妇女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召开,广东省妇女联合会推出“喜迎广东妇女十四大·奋进的五年”专栏,生动展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东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丰硕成果和妇联工作的成效,以及广东妇女拼搏进取、敢为人先的风采,团结引领全省妇女以“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广东省委要求“将心理服务纳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为解决妇女儿童的迫切需求提供了顶层设计和实施路径。
从妇女期盼出发,以妇女满意落脚。广东省妇联充分发挥“联”字优势,整合社会资源,完善服务网络,在全国妇联系统首开先河,于2019年启动,2021年在全省范围内高标准建设103间省级“舒心驿站”心理咨询室,示范带动各地建设一批市级站,目前全省建成“舒心驿站”376间。截至目前,省级舒心驿站共提供心理咨询36477人次,个案服务13475宗,开展团体辅导2056次,教育讲座3209场,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活动2815场,服务覆盖妇女儿童达130万人次,为广大有需求的妇女儿童和家庭提供了“心归处”。
一
打造“心归处”
全省建成“舒心驿站”376间
住在东莞市虎门镇的陈女士,致电12338妇女热线时透露了轻生的念头。热线工作人员立即启动危机干预机制,向市妇联汇报情况并协助报警。经过“舒心驿站”专家定期心理疏导,陈女士从“危机”中走出来,在家庭生活、人际交往上得到正向改变。
她的经历,不是一起简单的“个案”,而是不少妇女饱受困扰的一个缩影。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每年妇联受理的信访案件中,涉及心理咨询和服务的占9%,心理咨询服务时长占比超过18.2%。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服务已成为妇女儿童和家庭的“刚需”。
聚焦妇女儿童所需所求,省妇联把建设“舒心驿站”心理咨询室作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有力举措,放到大局中去部署、去开展,争取省财政专项经费扶持,推动女性心理健康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继2019年、2021年在全省人口规模较大乡镇(街道)选址建设103间省级“舒心驿站”心理咨询室后,连续多年把“加强妇女儿童心理健康服务”纳入全省妇女儿童十件民生实事。
目前,103间省级 “舒心驿站”心理咨询室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服务场地总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与妇女维权与信息服务站、12338妇女热线形成“两阵地一热线”的基层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湛江等地市在当地党委、政府支持下,积极推动市级“舒心驿站”建设。全省建成“舒心驿站”376间,初步构建起服务便捷、有力的社会心理服务网络。
省妇联还制定了《关于建设舒心驿站心理咨询室实施方案》《上墙制度》《工作手册》,从“四大服务”(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危机干预)、队伍建设、文档管理、场地要求、工作流程、服务标准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建立健全“舒心驿站”管理、运作制度,推动“舒心驿站”运作制度化、规范化。
在省妇联指导下,各地“舒心驿站”立足服务阵地,建立健全工作机制,链接社会各方资源,通过引入专业心理咨询机构、链接专业心理咨询师、培训心理志愿者等方式,持续壮大专业心理服务队伍。采取“妇工+心理咨询师+志愿者”的模式,围绕心理健康教育、婚姻家庭关系调适、情绪和压力管理等内容,开展专业心理个案,小组和团体辅导,心理沙龙和工作坊等心理健康服务,有力推动心理健康服务进一步纳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截至目前,省级“舒心驿站”共有妇联专职工作人员218名,吸纳心理专家、志愿者为主的咨询师1100多人,开展培训、督导143场次覆盖20317人次,队伍服务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二
用好“联字诀”
织密妇女儿童心理健康服务网
2023年,一名15岁女生确诊重度抑郁,有轻生的念头,被评估为“高风险”。经民政“双百”社工转介,清远清城区“舒心驿站”的专家志愿者及时介入,进行危机干预,通过情绪疏导,帮助女生缓解了爷爷去世造成的情感影响。不仅如此,女生在专家志愿者的疏导下成功复学,不但能适应学校生活,还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志愿服务。
佛山南海区“舒心驿站”工作人员接到一名未婚女性来电,敏锐察觉到对方情绪失控有自杀倾向,及时启动自杀风险评估和危机干预模式,与基层各部门合力帮助该女性走出困境。
为了让妇女群众切实感受到心理健康服务就在身边,各地“舒心驿站”充分用好“联字诀”,加强与妇女维权与信息服务站、12338妇女热线以及政法委“粤心安”或综治维稳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等部门或平台联动,共建“舒心驿站”,共享资源场地,共同跟进服务,擦亮“舒心驿站”招牌,将妇女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从“独角戏”变成“大合唱”,不断织密织牢妇女心理健康服务网。
——系统有机融合。清远市清城区、潮州市枫溪区、佛山市禅城区等“舒心驿站”与妇女维权与信息服务站、家庭服务中心等妇联系统服务阵地融合共建,实现场地、人员队伍共建共享,更好满足妇女儿童对维权服务、心理服务、家庭服务的多元需求。中山市“舒心驿站”依托在市镇建立的24个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运用心理咨询、社会工作等专业协助开展婚姻家庭纠纷预防化解工作。江门市依托“江门女性”公众号推出妇女普法“维”课堂等内容,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浏览量近40万人次,有效提高了“舒心驿站”知晓率。
——链接社会资源。佛山顺德区容桂街道“舒心驿站”积极链接心声热线援助会的资源与工作,借助心援会平台承接顺德区社会治理众创共善计划3861妇儿板块资助的《家庭教育之职场妈妈家庭教育成长营》等项目,帮助家长发现情绪、认识情绪、梳理情绪,建立亲子有效陪伴关系。潮州市“舒心驿站”借助“潮州启明星”等公众号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向全市妇女群众普及心理知识。
——部门充分联动。抓住党委、政府重视社会心理服务建设的契机,加强与政法、卫健、民政、教育、司法等职能部门的联系,争取工作支持,强化资源共享,推动驿站融入社会治理大局。韶关市仁化县、佛山市三水区等地加强与政法委的沟通,把“舒心驿站”融入“粤心安”建设,共同开展重点个案跟进等服务,通过资源整合更好地服务社会心理体系建设。阳西县织篢镇“舒心驿站”与有关部门联动,建立“粤心安+舒心驿站+禁毒访谈室”工作平台。韶关市妇联主动配合司法机关,利用“舒心驿站”为有需求的受害妇女儿童家庭提供心理个案辅导。深圳宝安“舒心驿站”联合教育部门开展守护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两年间提供一对一及家庭辅导个案近500宗,有效提升社会心理服务效能。
三
主动“走出去”
“舒心”服务送到妇女儿童身边
青春期的孩子会遇到哪些成长的烦恼?如何学会面对困难,正确看待压力?清远英德市“舒心驿站”主动“走出去”,对接英华小学,进入校园开展心理咨询系列服务活动,对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同学分类辅导,并重点为五六年级学生开展团体辅导,让学生拥抱青春,快乐成长。与此同时,针对未成年人犯罪及心理障碍问题,英德市“舒心驿站”主动配合公安机关“春风行动”,多次深入学校开展边缘少年心理疏导活动,形成合力,及时干预,帮助他们培养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实现身心健康成长。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各站在工作过程中常见的求助问题主要集中在家庭关系和青少年常见发展问题上,占比达到70%~80%。妇女儿童心理健康服务是一项需要做在平常、抓在经常、久久为功的工作,加强教育引导尤为重要。
防患于未然,健康从“心”开始。2024年,省妇联将“关注妇儿心理健康”纳入全省妇女儿童十件民生实事。全省妇联组织依托“舒心驿站”心理咨询室、妇女维权与信息服务站、12338妇女热线、家庭教育服务站点、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室、妇女之家等阵地,将心理健康服务与普法、家庭教育宣传活动等有机结合,深入社区、学校提供万次心理咨询,开展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筑牢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的防火墙。
哪里有妇女儿童的需要,哪里就有“舒心驿站”的服务。
潮州市“舒心驿站”探索“个人+家庭+社会+网络”四级服务网络,把家庭治疗模式、认知行为理论融入多元化应用场景,向妇女儿童提供心理健康专业服务。深圳市妇联率先前移心理服务关口,在深圳湾口岸首设“安心驿站”,采用“专科医生+心理咨询师+社工”的全新工作模式,为入境人员和口岸一线工作人员提供双重服务。
各地“舒心驿站”还注重加强重点人群心理问题干预。东莞麻涌镇开展“以画‘会’心”——大学生志愿者结对困境儿童心理成长互助计划,搭建困境未成年人及大学生社交的桥梁,东坑镇实施“心晴在线”心理健康计划,帮助困境家庭缓解消极心理状态。深圳市妇联“舒心驿站”主动做好重点人群心理问题预警防范,成功排查干预近百宗自杀风险个案。清远清城区“舒心驿站”来自医疗、教育和民政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志愿者,持续走进驿站合作学校清远市彩虹桥特殊教育学校,为孤独症儿童家长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压力。阳江阳西县织篢镇“舒心驿站”把预防产后抑郁症心理健康知识讲座送到阳西总医院妇女儿童医院,促进孕产妇心理健康。
如今,由“阳光、红心、绿地”组成的“舒心驿站”标志,已成为南粤大地上的一道“心”风景。全省各地“舒心驿站”多形式提升驿站知名度、多渠道提高心理服务水平、多方面增加心理服务资源投入,助力解决广大妇女儿童的心理困扰,提升妇女儿童心理健康水平,为千千万万家庭幸福美满、社会和谐稳定长治久安贡献妇联智慧和巾帼力量。
来源:省妇联宣传部、省妇联权益部、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