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比火锅还要“热辣滚烫”的,是重庆的年味儿。

通过央视春晚的舞台,重庆用7分钟让世界记住了这座充满幸福与活力的城市;春节假期,重庆累计接待国内游客3316.16万人次,“来重庆过大年”成为新时尚;重庆火锅、“渝味360碗”持续走红,“重庆味道”香飘全球……

2025年,我们共同迎来了首个“非遗版”春节,这为我们重新理解春节之于今日国人的意义提供了契机。对重庆而言,中国年更有重庆味,让重庆年更具幸福感,彰显了新重庆赋予这一传统佳节新的时代内涵,也折射了我们对春节的更多期许。


2025年“非遗贺新春——年货购物月”重庆主场活动暨九龙坡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年货大集在杨家坪步行街举行。记者 韩毅 摄/视觉重庆

01

不出正月都是年。当人们渐渐回归日常的工作和生活,经济社会运行的齿轮再次提速,幸福仍在传递,年味还在延续。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其意义已无须多言。值得关注的是,一些经济社会现象和深层的情愫正在新时代春节中悄然改变。

似乎,今天的人更“恋旧”了。多个城市对燃放烟花“解禁”,非遗年货深受年轻人追捧,传统庙会等民俗活动人气升温……这个春节,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的强势回归、年轻人的“血脉觉醒”。年味,一直深埋在每个中国人的心里。

春节期间的社交平台上,“上山找老辈子”“川渝围裙战袍”“听说云贵川渝回家的路都一样”等自带川渝IP的话题热度不减。在一句句“算了和你们城里人说不清楚”的调侃中,年轻人在网络阵地强化了对故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也彰显出新生代的文化自信。

同时,今天的人们也更加懂得接纳创新给生活带来的礼物。除了春晚舞台上扭秧歌火爆“出圈”的宇树科技人型机器人,电子年货、“赛博”烟花、AI拜年、云出游等“新年俗”也已经走进千家万户。

春节期间,重庆开展“文博馆里过大年”活动。在重庆科技馆,从大年初三到大年初七,就有5.7万人在享受传统习俗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科技文化大餐”中度过了一个别样的春节。

从新年的变与不变中,我们可以看见,春节是一种“活着”的文化,千百年来之所以永远有触动人心的能量,永远有团结家国的伟力,就在于它的生生不息、与时俱进。我们骄傲于四海同庆的中国年,更珍视万家灯火里的重庆味。


1月23日晚,江北区鸿恩坊“渝味360碗”美食街区,市民和外国友人一起入席品尝“渝味360碗”长桌宴。记者 刘力 摄/视觉重庆

02

新年里的重庆味,到底是个什么“味”?

热辣滚烫的“文化味儿”。三千年江州城,八百年重庆府。重庆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在这个春节拿出了“跟着春晚去旅行”“新春惠民演出季”“非遗贺新春”等一系列精彩的文化活动,为市民游客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渝味”文化盛宴。

比如大足石刻惊艳亮相央视蛇年春晚,其中宝顶山石刻、大足鲤鱼灯等文化元素令人眼前一亮,并借助春晚影响力成功出圈“升咖”。春节假期,大足石刻景区接待游客12.45万人次,增长7.08%。

万象更迭的“科技范儿”。在央视春晚重庆分会场,3000架无人机以复杂而精确的灯光秀照亮夜空,无人机在空中精准走位、变化有序,呈现出一幕幕科技与艺术创新融合的视觉盛宴。在重庆多个区县,精彩的“赛博”烟花秀引得市民游客纷纷前来观赏打卡。

惠民有感的“幸福味儿”。春节期间,重庆向市民发放春节文旅惠民消费券和出行补贴,推出“渝见新春•惠游景区”惠民措施,开展“到重庆赏雪泡汤”惠民推广,实施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联动促消费等春节惠民促销活动,帮助市民游客不断拓展“花式”过年的幸福场景。

拥抱世界的“国际范儿”。当下,重庆正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着力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这个春节,重庆也以开放的姿态,展现出时尚感与国际范儿。

品鉴“渝味360碗”美食,参观非遗展演,开展民俗体验……从农历小年到元宵节,重庆开展“万名华侨华人在重庆过大年”活动,吸引了来自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多个国家近万人次侨胞报名参与,还特别邀请了境外知名博主全程参与跟拍,向世界展示出重庆的特色年味。


1月31日,大年初三,巴南区西流沱小镇,精彩的舞龙表演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驻足观看。通讯员 李攀 摄/视觉重庆

03

有人担心,一些民俗正在消亡,年味渐渐淡去;也有人惊喜,传统正在迭代,科技的进步和文化的新生让年味变得更加丰盈。

对于3000多万巴渝儿女来说,让中国年更有重庆味,让重庆年更具幸福感,是我们的共同期许。

用心留住年味中的烟火气,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在2025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暖心的话语,道出了对人民的炽热情感。

一年一度的春节,也是重庆这座超大城市的一场盛宴。切实做好春节期间的服务保障,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的细度和温度,持续延展春节期间惠民政策,不断创新春节新体验、新场景,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交通、出游、消费等多样化需求,让群众身边的“小确幸”更加可感可知,春节带来的人间烟火气也将更加抚慰人心。

在传承与创新的温柔碰撞中,不断擦亮春节这张文化名片的重庆辨识度。铜梁龙舞、梁平木版年画、九龙坡剪纸、巴渝舞狮……重庆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地方美食、非遗民俗等文化资源,拥有一座开发新时代年味的“富矿”。

创新是最好的传承。在非遗热、国潮热的契机之下,重庆可以不断创新传统文化资源的内容和形式,以现代科技持续丰富其展示场景,在全社会组织开展更加丰富的文化旅游惠民活动,打造更多“渝字号”文化IP,让中国年里的重庆味更加凸显。

重庆味也是中国味,中国年更是世界年。作为一个全球数十亿人共同欢庆的节日,春节申遗成功,意味着中国年走向世界年,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重庆可以抓住“China Travel”持续走热的机遇,充分利用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等机遇,不断丰富高品质文旅体验,在春节期间策划推出更多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文旅产品,同时持续提升国际传播的辐射率和触达率,吸引更多海外游客来重庆过大年,借用春节这一主题向世界讲述重庆。

一年之计在于春。回味这个年味浓浓的春节,其中有感动,有温暖,有力量,定将鼓舞我们在追求美好生活的道路上更加从容前行,在建设现代化新重庆的征程上更加勇毅作为。

原标题:中国年里的重庆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