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我们的精神世界永远有“一泓清水”

——谨以此文悼念我们的老师项先生

2月4日,惊悉我们的老师项楚先生遽归道山,不胜悲痛!当年在四川大学读书的点点滴滴又一次涌上心头。

当时语言文字专业的博士生有一门必修课,就是项先生的“佛经文献研究”,先生带领我们用一个学期逐字逐句研读了敦煌写本《庐山远公话》,跟项先生学习,我深刻懂得了敦煌文献对汉语史研究的重要意义,后来听川大俞理明教授的汉语史课,更强化了我的这一认识。之前我们搞小学研究的,绝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在先秦两汉经典文献及其注疏方面,很少关注敦煌佛教文献,这是一大缺失,而川大项先生领导的教学、研究团队,在俗文学、俗文化、俗字研究方面成就卓著。这些对我的学术视野和研究极有意义!

项先生为人温雅谦和,他的课堂以讨论为主,先生很少说话,真正做到不愤不启和引而不发。有时候先生又很幽默甚至可爱,在他的课堂上我们知道了唐代的“春熙路”(话本中去过那里就是见过世面的代名词),美女还有一个有文化的称谓叫“美媚”(“眉”和“媚”的字际关系,“眉”才是“美媚”最重要的特点)。

先生就是在夏天,也是穿长袖长裤,袖口领口都扣着,那是先生多年来在图书馆读书研究养成的习惯,成都气候潮湿,常年坐着,风寒会侵蚀身体。川大图书馆每天早上八点开门晚上十点关门,中间不会关门(是我见过的除了香港中文大学以外最会服务读书人的图书馆),项先生作为一名大学者,如果没有会议和课,就会静静地坐在图书馆读书研究,我们常常会在图书馆看到先生。川大有这样的学者人师,其在学界古典文献传统深厚的美誉实至名归!

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还记得当时开学典礼上项先生的讲话。他给我们分享了一个佛经故事,说:

师傅每天都要练功,有一天他跟小徒弟说:“你出去玩会儿,师傅要在屋子里练功。待会儿你若看见屋子里只有一泓清水,不用管它。”

小徒弟在外边玩了一会儿,好奇地用舌尖把窗户纸舔破,果然看见屋子里只有一泓清水,不见师傅。小徒弟顺手捡了一个小石子儿丢进水里就又去玩了。师傅收了功以后,总觉得心口疼,想来想去就问小徒弟说:你看见屋子里有一泓清水了?你做什么了?小徒弟如实说了。师傅就说,下回你再看见屋子里有一泓清水,你就跳下去把小石子儿捡出来。小徒弟这么做了,师傅的心就不疼了。

——这个故事启发我们,现实生活中每天每时都可能有人给你扔下“小石子儿”,给你添堵,我们要有勇气捡出这些“小石子儿”,心要永远保持一泓清水的宁静澄明。

呜呼!哲人已逝,山川同悲。先生惠泽,永志不忘!项先生千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