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即将迎来
入冬以来最低温度
( )
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
又一次进入高发期

记者从沪上数家医院了解到,近期抢救的心梗病人数均有所增加。专家提醒,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危急,可引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

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春节至今已抢救14名心梗患者,年龄最大的86岁,年龄最小的52岁。 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节前一周抢救9名心梗患者,节中抢救了7名。

医学专家提醒:心梗高发年龄段为50-60岁,天气寒冷应规律生活、避免抽烟饮酒,注意保暖,一旦发现早期征兆及时就医。


所谓急性心梗,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阻塞导致相应心肌区域供血不足,使心肌坏死的影响生命的疾病,它的主要诱发因素包括情绪过于激动,睡眠不足,过于劳累,烟酒过量,暴饮暴食等。

就在不久前,50多岁的张先生吃完午饭后突然出现持续性胸痛,平躺休息后症状仍然没有减轻,同时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家人紧急拨打120电话,将他送至浦东医院。救护车到达时,急诊心电图提示“急性广泛前壁心梗”。医护人员迅速评估病情,心内科急会诊后考虑患者急性心梗。于是快速启动导管室,进行急诊冠脉造影检查。

医护人员通过再次造影发现,张先生刚开通的血管内又形成了大量血栓,立刻为患者进行冠脉内血栓抽吸,抽吸出大部分血栓,又对冠脉内残余血栓进行局部药物溶栓治疗。造影显示“闭塞段位于左前降支,近段起完全闭塞,回旋支远段重度狭窄,右冠中段中度狭窄”。根据急性心梗治疗指南,心内科蒋庆渊医生于闭塞段置入支架扩张血管。患者自入院起75分钟,成功开通闭塞血管,张先生胸痛逐渐缓解,生命体征趋于平稳,81分钟后转入心脏重症监护室,七天后顺利出院。

而在金山医院,仅除夕至初一的36小时不到,该院胸痛中心就接诊了3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患者中有血管前降支、回旋支、大右冠等堵塞。这三名心梗患者或大汗淋漓不能呼吸,或血压急剧下降收缩压低至60/70mmhg,还有的心率一度跌到30/40次每分钟。胸痛中心介入诊疗团队在节假日期间“闻令而动”,立刻开启急救绿色通道,紧急为患者进行急诊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一次次精准预判、紧密衔接,一条条鲜活的生命被成功挽留。

“冬季多发、上午多发”

年近七旬的顾大爷午饭后走出家门,刺骨的寒风吹来后,他突然感到胸口一阵剧烈疼痛,休息后仍不能缓解,在路人的帮助下,张大爷被救护车紧急送往岳阳医院胸痛中心。

无独有偶,27岁的小俞下班后到球场打球,脱去冬装出了一身汗,再被寒风一吹,胸口剧痛,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他在朋友的帮助下就近到岳阳医院就诊。得益于及时救治,被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顾大爷和小俞最终都有惊无险地脱离了生命危险‌。

岳阳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心血管内科主任樊民介绍,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冬季多发”“上午多发”的发病规律。

“天气寒冷容易引起小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血液黏度增高易形成动脉血栓,堵塞冠状动脉,造成心肌梗死。”他解释,上午时分,引起血管紧张性增高的物质增多,使冠状动脉收缩、心肌供血量降低;这些物质使心跳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一面是心肌需氧增加,一面供氧减少,造成心肌梗死可能性就大些。

如何及时发现心梗?

浦东医院心内科主任陈岗介绍:如果患者出现胸痛、胸闷、肩背部疼痛,全身出汗等症状时,不要犹豫,第一时间前往医院进行就诊,这些都有可能是心梗的预兆,争取让患者在发病的 “黄金抢救时间” ——120分钟内得到有效救治。

专家特别提醒,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生活方式的改变,青年人事业和学业压力大,经常加班熬夜,有的还长期酗酒、抽烟,肥胖、缺乏运动,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年纪轻轻出现“三高”,这些都极易诱发心梗。

寒冷天气市民还应尽量避免户外运动,同时注意控制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患未然安然度过冬天。

本文综合自:上观·解放、上观·新民
相关作者:顾泳 郜阳
微信编辑:皮小姐

◢ 猜你喜欢↓↓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