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到底好不好,张雪峰说不好,问一下AI也知道不好,现在是该给新闻学的学子和教授学阀们来点小小的时代震撼了。

原来四川地区新闻学出了什么学子,胡锡进老师每天都在做胡锡进和胡锡退之间徘徊,有这个结果不能说咎由自取,肯定也和教育质量太低脱不了关系。

现在澎湃新闻这种业内数一数二的媒体都在开年时刻放了改革计划,重点有几个。

第一,将AI技术全面引入生产流程。第二,内容取向从“大而全”全面转向“专精深”,聚焦时政评论、国际新闻、舆论监督、融媒产品等核心内容。

第三,这是重点中的重点,就是将13个涉及内容采编的中心缩减调整至6个采编中心,一次性关停新闻客户端20个栏目和15个社交媒体平台账号。

第四,要以微粒化的品牌运营适应不同用户对于信息的个性化需求,组建更多更扁平化、更垂直化的新型工作室。

第五是改进考核方式,向产生影响力的作品和优秀人才倾斜,拉开差距。

第三点和第五点出来,改革的刀子才真改到该改的地方去了,随便有几年工作经验的同志也能知道,这就是要裁员的信号,当然说的好听一点可以叫做给社会输送人才。

新闻学子这下有福了,还没有就业,甚至还没有毕业,还在读书,还在考研,就发现就业岗位开始大幅度削减。

但是也不是一定代表新闻岗位的就业要大幅度减少,还有更好的可能就是澎湃这家新闻社要倒闭。

虽然澎拜有可能倒闭,但是澎拜倒闭不太可能,缩减一半机构,不代表裁员一半人,特别是这么大张旗鼓,大概率是先把人合并过去,然后这些人退休的时候就把编制减去,多退休,少招聘,最后逐步实现人员的精简。

但是新闻人不能因此就放松警惕,毕竟过去一张嘴,故事随便编的年代,差不多要过去了,自己不去现场,专门等着国外的二手新闻的年代,更是一定要过去,现在的AI编的比这些一不肯去一线,二不肯下基层的人编的好多了。

AI以前能做算法推荐,现在就能做文案,不管是外国的还是我国的,生成内容上都已经做到了和人差不多的水平,甚至比大部分人做的还好一点。

被淘汰的有且只有没有关系的混子,这伙人既没有适应新时代的技能,又没有去一线的勇气,过去的所有经验都是过时还能被淘汰的替代经验,两耳不闻窗外事,就知道靠着一个岗位窝在办公室里面混着,混淆群众的视听,要这样的新闻人干什么呢?

做的好,成本低,就一定能替代相当一部分不是在生产新闻,只是在搬运新闻的新闻搬运工,长期来看,对我国的新闻事业是好事,这样才会让一线真在生产新闻,和付国豪一样的人得到重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