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2月6日在辽宁沈阳一家影院拍摄的《哪吒之魔童闹海》海报。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新华社成都2月7日电(记者卢宥伊)“最近刚重温了2019年的第一部《哪吒》,准备13号澳洲上映后和朋友去看第二部,非常期待!”墨尔本华人陈晓雪说。她仍清楚记得,当时《哪吒之魔童降世》(Ne Zha)在澳洲上映时的惊喜体验,“完全没想到中国动画能做到这么好”。
自2019年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以超过50亿元人民币(约7亿美元)票房成为当年中国电影市场最大黑马,并在北美上映后,哪吒这一中国传统神话角色逐步走向全球观众。
5年后,续作《哪吒之魔童闹海》(Ne Zha2)即将在澳大利亚和北美上映。
2月7日,据网络平台数据,自1月29日上映以来,《哪吒之魔童闹海》总票房已突破65亿人民币,登顶中国影史票房冠军。
成都可可豆动画影视有限公司总裁、电影制片人刘文章表示:“近年来,中国电影产业蓬勃发展,票房屡创新高,不仅丰富了观众的选择,更成为拉动内需的重要力量。作为电影创作团队,我们希望用动画的方式,让全球更多观众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该系列电影的成功,不仅在于精良的动画制作,更离不开其中所展现的全人类追求的共同价值。
“哪吒讲述了一个关于自我认同、价值实现、亲情友情的故事。”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夏志强表示,“这与许多文化中的英雄形象有异曲同工之妙。”
夏志强分析,在电影中,哪吒并非生来便是英雄,而是在一次次挣扎与抗争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这种“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精神与全球观众对勇气、成长和自我突破的共鸣紧密相连,使得哪吒形象能被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观众所接受。
1月31日,观众在贵州省黔西市的一家电影城观看春节档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新华社发(范晖 摄)
在动画电影全球化的趋势下,《哪吒》系列的特别之处在于保留了大量中国地方文化特色,赋予电影独特的视觉魅力和情感共鸣。
“在创作的哪吒系列电影中,我们融入了大量的四川元素,让观众印象深刻。”刘文章介绍道。
电影中的“结界兽”,灵感源于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的青铜人像,这些独特的造型不仅增加了视觉上的神秘感,更让观众对古蜀文明产生兴趣。此外,影片对太乙真人的形象也做了全新诠释。按照中国古代神话,太乙真人在四川绵阳乾元山修道成仙。因此,创作团队将太乙真人设定为一位带有四川方言的喜剧角色,为电影增添了幽默感和地域特色。
“这样的改编方式,让角色更加生动有趣,也让观众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到四川文化的魅力。”刘文章说。
专家认为,尽管中国动画电影近年来发展迅速,并逐步进入国际市场,但要形成影响更为深刻的全球影响力,还需面对文化适应、市场营销、发行渠道等挑战。
“《哪吒》系列的成功表明,中国动画电影不仅有本土观众基础,也有在国际市场竞争的潜力。”夏志强总结道,“这或许只是一个开始,如果能够结合文化创新与市场策略优化,未来,我们将看到更多中国动画在全球市场崭露头角。”